廣海明月0363 覺燈 (2024/12/25)
1.《廣論》就像一棵大藥樹,但是也只有醫生才能信手摘一片葉子就可以治病。 2.《釋量論》云:「具悲摧苦故,勤修諸方便,彼方便生因,不現彼難宣。」 3. 淨戒為根本、施等為助伴,清淨持戒就是人身的基礎啊!
在〈廣海明月0363 覺燈 (2024/12/25)〉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2024/12/26
1.《廣論》就像一棵大藥樹,但是也只有醫生才能信手摘一片葉子就可以治病。 2.《釋量論》云:「具悲摧苦故,勤修諸方便,彼方便生因,不現彼難宣。」 3. 淨戒為根本、施等為助伴,清淨持戒就是人身的基礎啊!
1. 親自體會道理後,才能幫助他人: *「到底要學習一個什麼樣的道理,我們才能夠幫忙自他摧伏痛苦、煩惱?而且這個道理不去觀察的話,它為什麼不是眼前看得見的,又是很不容易懂的呢?」 *「『苦』可以嗎?勉強可以,眼前可以體會得到。那麼『集』呢?苦的原因就看不到了,⋯⋯眼前又看不到,然後它眼前又可以體會得到,那用什麼樣的辦法能讓別人也領會呢?所以,一定『自己要親自地體會得到,眼前當下認識』。」
1. 你必須要學了以後,你才能夠幫助別人。 2. 業感緣起和因果報應,這是佛教一個很深的真理。 3. 菩薩要勤學摧伏自他煩惱痛苦的方法。
1. 自己了解就是為人宣說的「因」: 「『彼方便生因』的『彼』,第一個『彼』指方便所生,就是自己已經證得、了解的東西,用此對他人宣說。證得經論的內涵叫『方便」,為人宣說是『方便所生』,自己了解就是為人宣說的『因』。所以第一個『彼』字是指『方便所生』,就是為人宣說,這個要依賴於『方便』。方便是什麼?聞思啊!沒有聞思,就不可能會為他人宣說。」
1. 《釋菩提心論》云:「如自定欲令,他發決定故,諸智者恆應,善趣無謬誤。」 2. 對於化導的眾生還有化導他的方法要有一個圓滿無錯的認識。 3. 佛陀的教正法,都在詮釋無錯謬的令有情離苦得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