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 因果的法則

如果一直非常熱忱地
去布施他人快樂、給予力量,

有一天那力量就會從遠方、從近處,
乃至從一個你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回來,

這就是因果!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研討題綱:​

  • 想到師父說的這一段(13A):他就舉一個比喻,說:「你看見一個人的話,總覺得對面好像對方先要向你笑一笑,敬禮你才向他笑,你何不先向他笑呢?這麼簡單的!你先以你相應的法對他,你做對了,自然而然這個反應是會很好的。」雖然師父在講聽聞軌理,說:「靠什麼啊?三個字—專、誠、淨信,記牢!」透過師父說自己的例子,會覺得業力回來的很真實。(台灣 王師姐)
  • 《奇摩字典》熱忱:熱忱是發自內心的,誠懇熱心。
    《漢語辭典》[zeal]:熱心、熱衷、熱誠、支持某人或一項目標的激動迫切之情、達到狂熱程度的積極熱情。[warmheartedness]:熱情的、慷慨的、熱誠的或富于同情心的性質或狀態。
    弟子有時候發現很奇怪,好事會莫名其妙發生在自己身上。明明原本看似一件乏善可陳,好像事情過程還不如人意,可能弟子大概不去計較,還去安慰出錯的人,告訴他我没説清楚,結果反而得到更多好處。有時想想,怎麼這麼好康?!這可能不過是布施一個微笑,布施愛語,一個純淨、發自內心的布施,布施生善因,就會得到更大的布施果報、好處。布施生福、生樂。這是因果不變的法則。(芝加哥 林師姐)
  • 十二緣起的愛、取、有三支是引生下一生的果報,生老死。當我們開始去布施他人快樂、給予力量,就會在八識田中種下一個因種,這個因種,透過善法欲,就是「愛支」,然後「一直非常熱忱地去作」,即是不斷地把它再做,再做,再做,把它擴大增長,這就是「取支」,感果的力量就變得越來越大,到那時候啊,它會感那個果,下面就要來了,所以叫「後有」。布施的「後有」就引生下一生善趣的異熟果,在投生人趣的一生中會得到布施造業的等流果報—得財富等及延續喜愛布施的造作等流習氣—如這則法語所說:「有一天那力量就會從遠方、從近處,乃至從一個你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回來,」所以我們順著無明相應的愛,取,就生死流轉;順著正知見相應的精進,善法欲的話,就生死還滅。這就是因果的法則。(台灣 翁師兄)
  • 業果是極隱晦法,不論是佛法、道家或是儒家,都從現象界累積出共同原則。《廣論》中提到「業已造不失壞」,《易經》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論語》也說:「己所欲,施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他人所做的終會回到自己身上,這是天地運行之大道,自然界的規律。(園區 關師姐)
  • 感恩 師長三寶敘說業果的道理給弟子們聽,其實從生活中觀察,我們是可以看到業果的蹤跡的,比如:種下一顆甜椒,長出來的就是一顆甜椒,而不會是一條茄子。但是有時候我們也不免懷疑,真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嗎?因為有時候我們對一個人好,可是對方卻不領情、不了解我們的心意,就像 師父 上師對弟子們以滿滿的慈悲心說法,可是弟子們有時候卻領受不到或是領受得很少的,「由佛福德獲飲食,愚夫不知報佛恩」,這個中間可能有很多的牽涉,例如:資糧未聚、罪障未除⋯⋯。 師長深深知道的弟子們的現狀,仍以大悲心持續攝受弟子,但是凡愚如我者,常常一心希求果報、感受不到回饋回來的力量,真的要這麼有熱忱的去布施給他人快樂、給予力量嗎?那麼我們如何去信受「布施他人快樂、給予力量」後,真的那力量就會再回來?所以弟子想,不能先從有沒有得到果報的角度來決定自己的熱忱,而要從對師長三寶的信心開始吧!師長佛菩薩說業果是極隱蔽法,的確,有很多事情因到果的路徑,弟子也看不見,但祖師佛菩薩說業果是真實不虛⋯⋯。「若於業果,或決定相,或無欺罔,獲定解者,是為一切內佛弟子所有正見,讚為一切白法根本。」「有了一個正確的認識,你照著一步一步實踐的話,就可以達到最高圓滿的境界」。「要非常熱忱地去布施他人快樂、給予力量」,雖然不可能一步登天的做到,然而這就是 師長三寶的行誼、也是 師長三寶期許弟子們努力的方向,「故諸苦樂非無因生,亦非自性,自在天等不順因生,是為從總善不善業生總苦樂。」「菩薩畏因,凡夫畏果」,弟子們就從眼前的一步跨上去,學習把眼光放在因地裡種下善因,「有一天那力量就會從遠方、從近處,乃至從一個你從來沒有注意到的地方回來」,就會收穫歡喜!(台灣 鄭師姐)
  • 可以試試啊!(台灣 王師姐)
  • 會啊!經典上,廣論裡都這麼說。(芝加哥 林師姐)
  • 相信。從因地上來看,就像老師說過:「予人玫瑰,手留餘香」,布施他人快樂自己當下快樂,力量當下就回來,且增長予樂的等流,自己下次會有更強的傾向去布施他人快樂,回來的力量就更強。(園區 關師姐)
  • 看到業力會回來。(台灣 王師姐)
  • 發自內心施給別人快樂因,而自己又不為所求。(芝加哥 林師姐)
  • 要有「熱忱」布施的動機需要了解布施的殊勝。從果地上來看,了解布施果報的殊勝-「心樂與眾生,身財及果德,依此施度圓,故施唯依心。」可以圓滿六度,讓我們快快成佛,最究竟殊勝的快樂會到來。(園區 關師姐)
  • 廣論(p236)二能攝受無惱害福。⋯⋯又說:「雖作小福,亦能出生無邊大果,故為福田,一切世間悉應依止,猶如大地。」(台灣 王師姐)
  • 廣論(p.62,L3)如其觀待畢竟義大,如是觀待現時亦然,謂增上生中,自身受用眷屬圓滿之因,布施持戒及忍辱等,若以此身易能成辦,此諸道理亦應思惟。 廣論(p62,L7)如聖勇云:「若眾善富人,由無量劫得,愚故於此身,未略集福藏,彼等趣他世,難忍憂惱室,如商至寶洲,空手返自家,無十善業道,後亦不能得,不得人唯苦,如何能受樂,他欺無過此,無過此大愚。」如是思後,當發極大取心要欲。 廣論(p133,LL5)布施供養由所依門故力大者:《寶蘊經》亦說:「三千所有一切有情,皆入大乘,具輪王位,各以燈燭器等大海,炷如須彌,供養佛塔,其福不及出家菩薩,於小燈燭塗以油脂,持供塔前,所得福德百分之一。」此中意樂謂菩提心,及其福田俱無差別,然所供物殊異極大,是所依力極為明顯。 廣論(p134,L6 -LL3)布施供養的事物門力大者及意樂門故力大者:由事物門故力大者,施有情中正法布施、供養佛中正行供養,較諸財施財物供養,最為超勝。此是一例,餘皆應知。由意樂門故力大者,《寶蘊經》說:較三千界一切有情,各建佛塔量等須彌,於此諸塔,復經微塵沙數之劫,以一切種可供養事承事供養。若諸菩薩不離一切智心 ,僅散一華,其福極多。如是由其攀緣所得,若有勝劣,及緣自他利益事等意樂差別。此復由其強盛微弱、恒促等門,應當了知。(芝加哥 林師姐)
  • 《易經.坤卦.文言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廣論》:「已造之業不失壞者。謂諸已作善不善業,定能出生愛非愛果」 《超勝讚》﹕「梵志說善惡,能換如取捨,尊說作不失,未作無所遇。」 《三摩地王經》﹕「此復作已非不觸,餘所作者亦無受。」 《毘奈耶阿笈摩》﹕「假使經百劫,諸業無失亡,若得緣會時,有情自受果。」(園區 關師姐)
  • 對於業果的部份不懂,有時候字面上的意思,對不到實際狀況,或者是自己的思路有問題?如生起歡喜的感受什麼時候是果?什麼時候是因?什麼時候是善業?什麼時候是貪?希望老師有機會能多說一點,感謝老師。(台灣 王師姐)

希望新生法語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