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 從更高的緣起看事情

一旦去皈依祈求,

就會從一個很長遠的生命角度、
很寬闊的緣起,

去看待眼前發生的這件小小的事情。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研討題綱:​

  • 經論上字字句句都是師長佛菩薩對境對治所破之後所成立的,心胸格局之大都是緣著「為利眾生願成佛」而修習三主要道,眼界角度是遠遠超越只緣著自我,如此渺小平凡的自己,祈求,弟子希望自己對境的思路可以像上師三寶一樣-長遠的生命角度、很寬闊的緣起,希望每件小小的事情都能如法而行,是邁向無上菩提正確的一步。(園區 關師姐)
  • 上師在這則法語更提高了我對皈依祈求有了更深入更景仰的一個內涵:「從一個長遠的生命角度,很寛闊的緣起」,這好像是一個佛教非常高深的一層對空性的領悟。以無限生命來看,此時此刻的我只不過是宇宙萬物裡的一個小小原子,比沙還小的我來看萬物,就一切寬廣遼闊,原來我的認知是這麼的小,還有更多萬事、萬物我完全不清楚,還等著我去挖掘。而現今眼前遇到的境,是長遠修鍊過程中的一個小小點,我可選擇往前跨一步,或是退後好多好多步。萬事無常我執常,我的認知窄小寬廣與否的認定,就造就一切的內心的造作。祈求跟緊善知識的教化,速疾證得空性智慧。(芝加哥 林師姐)
  • 攪煩惱,將眼前小事不斷地想、不斷放大時,要提醒自己去皈依祈求,想想佛菩薩師長會怎樣看待這件事、處理這件事,祈求加持能用更長遠、寬闊的角度,正確地看待這件事,用法調伏煩惱。(俄亥俄州 陳師姐)
  • 平常聞思的佛法要在對境時用上,很不容易,因為我們都是處在過去的認知與續流中,靠著皈依祈求供養 三寶,因為佛菩薩的願力和我們的希求心相應,會改變當下自己處在困境的業力,內心比較清朗明晰,之前聞思的法義容易現起,幫助我們對境容易用上法。或許,這就是加持吧。(園區 關師姐)
  • 透過祈求,向佛菩薩傾訴,似乎所有的負面 情緒都止息了。所剩下的就是佛陀的慈悲心圍繞著我,有平靜的心才能去思及佛陀的智慧教言。再依照佛菩薩的教言去面對事項,不再以我自己混雜、情緒化的心情去面對,那看事情的角度就變得不一樣了。(芝加哥 林師姐)
  • 因為皈依祈求時所縁境是佛善薩,能幫助我們緣到佛法,轉為用法的角度,更長遠的、寛闊的角度來看事情。(俄亥俄州 陳師姐)
  • 沒有祈求時,隨順自我,順境,完全沒有發心,緣著事項,做得很開心,增長慢心;逆境,不是抱怨就是放棄,有時是卯起勁來用世間的方法,找人幫忙,想解決事項上的問題。有祈求,會冷靜下來問問自己為何而要如此做?怎麼做師長才會高興?順境,感恩上師三寶,回向無上菩提;逆境,祈求上師三寶加持,突破困境,增長悲智力!(園區 關師姐)
  • 祈求的時候,有佛菩薩的悲智力注入我的思惟方向, 遇到困境,會容易提起正知正念來面對,不會因憂悲苦惱而造更多惡業,陷入苦井愈久、愈深,很難跳脱現狀。(芝加哥 林師姐)
  • 沒有祈求時可能一直在攪煩惱而跳不出來。祈求是和佛菩薩求救,具信、虔誠的祈求能打開能得加持的頻道。(俄亥俄州 陳師姐)
  • 《廣論》(皈依三寶,P115.L6):「隨一切想悉當成辦者,隨行何等如法所作,若先供養歸依三寶,祈禱成辦,則易成就。」、《廣論・解脫正道》:「女絨巴云﹕『煩惱起時不應懈怠,當下應以對治遮除,若不能遮,應即起立設曼陀羅及諸供具,供養祈禱尊長本尊,次緣煩惱,忿怒念誦,即能折伏。』」(園區 關師姐)
  • 無限生命無限希望、《入行論》(護正知品#23):「合掌誠勸請,欲護自心者;致力恆守護,正念與正知!」、《入行論》(安忍品#31-33):「是故一切法,依他非自主。知己不應瞋,如幻如化事。由誰除何瞋?除瞋不如理。瞋除諸苦滅,故非不應理。故見怨或親,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緣生,受之甘如飴。」、《廣論》(道前基礎/修習軌理/正明修/加行P45.L2):「次令所緣明了顯現,供曼陀羅,應以猛利欲樂,多返祈禱,謂『維願加持,從不恭敬善知識起,乃至執著二種我相,所有一切顛倒分別,速當滅除。從敬知識,乃至通達無我真實,所有一切無顛倒心,速當發起。及其內外一切障緣,悉當寂滅。』」(芝加哥 林師姐)
  • 《廣論》(113頁):「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俄亥俄州 陳師姐)
  • 最近弟子遇到一件事情,在美國似乎是個司空見慣的問題──在小學生的公立學校裡,孩子的一些同學可能覺得好玩、有趣,會裝成小眼睛、丹鳳眼的華裔,在孩子和先生的眼裡,感到有點種族歧視,挑釁的意味。困擾了孩子及先生。先生為了保護孩子,寫了一封信請求班級導師留心狀況,表達他的關注。這問題可能非常複雜,很想請益法師如何以這法語的開示內涵,如何解讀,指引弟子如何引導家人面對這件事項。感恩法師。(芝加哥 林師姐)

希望新生法語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