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300 覺燈 (2024/08/06)
1. 受持戒律是衡量自我修行的一個標準。 2. 要透過四力懺悔來淨化所造的惡業。 3. 犯了之後如果覆藏的話,自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在〈廣海明月0300 覺燈 (2024/08/06)〉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2024/08/07
1. 受持戒律是衡量自我修行的一個標準。 2. 要透過四力懺悔來淨化所造的惡業。 3. 犯了之後如果覆藏的話,自己會付出很大的代價。
1. 要了解總體戒律的持守: *「我們從沒有戒律到希求受戒、到得戒、到持守律儀,然後到持守清淨的律儀,這個次第是井然有序的。」 *「受了戒之後,我們由於放逸、無知或者煩惱熾盛等等的原因,還有不敬那犯戒四因,犯下了墮罪、造下了惡業。這時候應該要像《廣論》四力懺悔的段落裡所說的,墮罪的部分要依三乘律儀各自的還淨儀軌來還淨,那惡業的部分可以透過四力懺悔來淨化。」
1. 不應該違越根本墮等所有律儀制定的界限,而要好好守護。 2. 一旦違越了根本墮之後,就會失去這個律儀了。 3. 得到人身才能學習教法。
1. 理應如是守護三律儀: *「『如是於諸三種律儀淨戒學處,非僅勇受』,這裡面說到了『非僅勇受』,是我們在灌頂的時候會受三種律儀,有的人會去求受灌頂,但是在灌頂後要守什麼律儀與誓言卻毫不知情,所以說不能只是敢於受戒。『如其』於上師前『所受隨行防護,不越制限』,不應該違越根本墮等所有律儀制定的界限,而要好好守護,這是很重要的。」 *「去求受灌頂,我們要知道我們所受的律儀與誓言,比如說條目是怎樣的?違犯的界限是怎麼樣?守護到什麼程度?那個邊界我們要去學習和了解。」
1. 居士學習不是以五大論為主的,應該說是以《廣論》為主的。 2. 沿著《廣論》及祖師佛菩薩的引導文,生起皈依的量;這是一個共下士的皈依。 3. 皈依、業果就是轉變命運的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