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233 覺燈 (2023/10/04)
1. 雖然不認識佛法本身的內涵,也沒有殊勝辨別善惡的能力,我們卻有世間的共識。 2. 世間的共識可以啟發我們的恭敬仰望、一心修學這樣的心。 3. 要聽得進別人的功德比自己高明之處。
1. 雖然不認識佛法本身的內涵,也沒有殊勝辨別善惡的能力,我們卻有世間的共識。 2. 世間的共識可以啟發我們的恭敬仰望、一心修學這樣的心。 3. 要聽得進別人的功德比自己高明之處。
1. 世間共識也能啟發我們恭敬、修學的心: *「雖然不能認識佛法本身的內涵,沒有殊勝辨別善惡的能力,可是我們卻有世間上這種共識。拿這種共識來告訴我們的話,也可以啟發我們的恭敬仰望、一心修學這樣的心。師父接著就肯定說:那就學對了!」 *「共識――很多人都承許的那種功德,對我們自己來說是沒有的,所以一定會啟發我們恭敬、仰望的心想要跟他學,有這個心就會被善知識所饒益,⋯⋯」
1. 假設不知道就去依止,那就是還不能辨別誰是所應依止、所不應依止的。 2. 大家共許出來的,是經過了時空考驗的。 3. 伺察意――就是師父說有那麼一點智慧。
1. 賈曹傑大師選擇殊勝導師的軌理: *賈曹傑大師在《釋量論顯明解脫道疏》說:「我這裡所說的是具有觀察的人尋求知識的軌理,他在最初的時候,用正量曉達粗分的義理,並且以伺察意了知其些許細分功德,然後又詢問他人,並且透過共許,也能得知那一部分。」 *「抉擇慧沒有特別特別地多,但是有伺察意――就是師父說有那麼一點智慧。『了知其些許細分功德,然後又詢問他人』,大家共許出來,經過了時空考驗的,有智慧的人選擇的、又是有福德的人選擇的,『透過共許也能得知那一部分』。是不是一樣的?這是賈曹傑大師對這個問題的設問和回答。」
1. 學任何一樣東西,一定要跟一個自己有正確認識的人學,這樣才能學得好。 2. 根據真正有成就的世間,或者在這個圈子裡邊經過考驗之後,如理抉擇,肯定他的價值的,那個是我們認定的一個標準。 3. 子曰:「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