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163 覺燈 (2023/06/28)
1. 不學彷彿沒有壓力,因為不知道有多少無知的,就不會感受到無知的壓力。 2. 學習有壓力,什麼都不學的狀態,那不是更大的壓力嗎? 3. 廣聞也是一種習慣,養成了之後其實就樂於廣聞了。
在〈廣海明月0163 覺燈 (2023/06/28)〉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2023/06/29
1. 不學彷彿沒有壓力,因為不知道有多少無知的,就不會感受到無知的壓力。 2. 學習有壓力,什麼都不學的狀態,那不是更大的壓力嗎? 3. 廣聞也是一種習慣,養成了之後其實就樂於廣聞了。
1. 樂於廣聞的這個習慣,需要善知識的教導才能生起: 「如何去領略虛空的浩瀚和美妙,這一定要善知識教我們,我們才會想要抬起頭、嚮往那浩瀚的虛空、嚮往那遼闊,而且不去排斥遼闊,想在內心中承載那個遼闊。能夠生起對佛法全圓道次第歡喜的期待,這種心量的擴展,完全是透過佛陀講的教理、善知識的教誨,我們才擴展內心的。」
1. 不全面看,只抓住一句就是「片眼」。 2. 一旦沒有了解全面的說法時,就會固執在某一個時期或者對某一類有情講的法。 3. 為什麼會「觀視佛語多片眼」?和自己習性有關。
1. 全面地學習佛語,不「片眼」才能避免偏執: *「『觀視佛語多片眼』 是指什麼呢?不全面地去看的意思,就是片段,有些佛語會看、有些就不會看到。……所以對於佛語要全面地學習,不這樣做的話就是『片眼』。不能因為這之前他有說過,就非得固執不可。所以要學的話,就必須全面地學。」 *「一旦我們沒有了解全面的說法的時候,我們就會固執在某一個時期或者對某一類有情講的那個法。在這樣的狀態下,我們很顯然就會犯下對佛語沒有究竟了解這樣一個缺失,所以仁波切在這裡說:『這就是片眼。』」
1. 如果說什麼是修行的話,一定是一個全圓的道次第。 2. 全圓的道次第,一開始的功夫一定是親近善知識,然後聽聞教典。 3. 有了《廣論》作指導、師父這樣非常入心的講說,就可以校正自己在修行上的偏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