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4 細學深解菩薩功德,嚮往大乘欲求實證
1. 從證得所取角度安立「一分真實三摩地」: 對於阿底峽尊者的親教師——戒鎧阿闍黎所獲得的加行道以上的功德 「一分真實三摩地」,祖師們有不同解釋。其中,巴梭法王把「一分真實」解釋為「證得所取無自性」。巴梭法王認為真實指空性,分為所取境上的、及能取者之上的無自性兩種。加行道忍位的時候證得所取無自性的三摩地,就是一分真實三摩地。
1. 從證得所取角度安立「一分真實三摩地」: 對於阿底峽尊者的親教師——戒鎧阿闍黎所獲得的加行道以上的功德 「一分真實三摩地」,祖師們有不同解釋。其中,巴梭法王把「一分真實」解釋為「證得所取無自性」。巴梭法王認為真實指空性,分為所取境上的、及能取者之上的無自性兩種。加行道忍位的時候證得所取無自性的三摩地,就是一分真實三摩地。
1. 生老病死就是我們在輪迴世界,要慢慢超越的過程。 2. 《廣論》云:「隨作何事,有何所須,皆當供養啟白三寶,棄捨世間諸餘方便者。」 3.把怕死的心,轉為怖畏惡趣的心,進而去求皈依。這個心平常就要修。
1.值遇大師教法,再再肯定其非凡意義: 《廣論》源自《現觀》,《現觀》源自《般若經》,而聽聞般若內義,對輪迴中的我們絕對是一分積極向上的業力! 應再再肯定其對生命的非凡價值與意義。比如,透過精勤聞思《廣論》,知道謹慎恭敬法,就能避免造下細微、易犯卻又極重的謗法罪;知道皈依、恭敬三寶,就能避免墮落惡趣,並為來世積累很大的福報;會用業果思惟抉擇,就能避免眾多惡業……。所以要常常留心去看到這些勝利,不要因為一點逆境就得出學法無用的奇怪結論。
1.「十地五道功德滿,速疾證得金剛持。」 2.三乘各有五道,五道是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3.在一開始發菩提心成為菩薩的時候,就進入了大乘的資糧道。
1. 戒鎧論師雖受近圓戒,證悟空性非真大眾部: 阿底峽尊者的親教師戒鎧論師雖然是受取近圓戒的律儀,依著小乘他們的宗規,但並不是從大乘向下趣入小乘,因為「非是真大眾部,以言其獲加行道及證空性故」。大眾部屬於有部宗,如果依照大眾部的見解,是無法證悟空性進入加行道的;那麼既然已經證悟了空性進入加行道,就很顯然他不是真正的大眾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