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20 覺燈
1.選擇善知識後就一直要修信念恩,不能改變,要跟隨他修學。 2.我們在擁有這一點點慧力,又有福報可以詢問到那些有智慧的人時,我們是可以依止到真正的善知識! 3.焦灼會使問題變得複雜,乃至變成災難性的擴散。
在〈2020/06/20 覺燈〉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2020/06/22
1.選擇善知識後就一直要修信念恩,不能改變,要跟隨他修學。 2.我們在擁有這一點點慧力,又有福報可以詢問到那些有智慧的人時,我們是可以依止到真正的善知識! 3.焦灼會使問題變得複雜,乃至變成災難性的擴散。
1. 具少慧選擇依止知識會有過失嗎? 在賈曹傑大師所著的《釋量論顯明解脫道疏》有這樣的一個提問:如果在觀察後,不知道他有證達解脫道的功德就去依止他為導師,這樣會不會有過失呢?
1.佛法是可以拿來解決問題的:你學了多少、用了多少,就會得到多少好處。 2.《入胎經》亦云:「雖生人中,亦具如是無邊眾苦,然是勝處,經俱胝劫,亦難獲得,諸天臨沒時諸餘天云,願汝生於安樂趣中,其樂趣者即是人趣。」 3.大乘五道:資糧道、加行道、見道、修道、無學道。
1.師父善巧引導辨別善知識的標準: 學習一定要跟一個自己有正確認識的人學,這樣才能學得好。世間法尚且如此,佛法更是要求清淨圓滿,所以一定要選擇一個殊勝的導師。師父列舉了非常實在的判別善知識的標準:在我們只有那麼一點智慧的狀況上,可以透過尋找為眾共許,經過了時空考驗,又是有智慧、有福德者所選擇的人,作為我們跟隨的善知識。
1.一定要選擇一個殊勝的導師去學! 2.有伺察意——就是師父說有那麼一點智慧。 3.「尋、察」是兩個。尋的話就是粗的;察是細的,察就是伺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