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30 覺燈
1.清淨論典必須具備四法:所詮、所為、究竟所為,以及係屬。 2. 《廣論》是具備四法之清淨論典。 3.總攝一切佛語心要,由三士道次之門完整宣說的道次第,就是《廣論》之所詮。
在〈2019/10/30 覺燈〉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2019/10/30
1.清淨論典必須具備四法:所詮、所為、究竟所為,以及係屬。 2. 《廣論》是具備四法之清淨論典。 3.總攝一切佛語心要,由三士道次之門完整宣說的道次第,就是《廣論》之所詮。
1. 《廣論》是具備四法之清淨論典: 所謂「所為等四法」即:所詮、所為、究竟所為,以及係屬。造任何論都要具備這四法,否則造論就沒有意義了;任何一本清淨的論典,也一定具備此四法,否則就不是清淨的論典。
1. 造論必須具備所詮、所為、究竟所為、係屬這四法。 2. 如果不具此四法的話,就不是清淨的論典。 3. 傳承師長把祂的教量功德,透過講說清楚地傳達給我們,讓我們看到廣論深廣的內涵。
1.清淨論典必備四法: 在《四家合註入門》中,仁波切以清淨的教量功德,在皈敬頌就為我們講述了「所為等四法」,讓我們能瞥見大師著作《廣論》的深廣內涵。所謂「所為等四法」即:所詮、所為、究竟所為,以及係屬。在造任何論的時候,都要具備這四法,否則造論就沒有意義了;任何一本清淨的論典,也一定具備此四法,否則就不是清淨的論典。
1.清淨論典必須具備 「所詮、所為、究竟所為、係屬」 這四法。 2.《廣論》 總攝了一切佛語的心要。 3.三士道完整宣說的道次第是一切佛語的心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