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7 妙慧遣除偏執暗,必欲暇身不唐捐
1.妙慧力,就是要真正地能夠辨別善和惡: 凡是不被錯誤的無明所縛的,他需要什麼條件呢?能夠辨別善惡的妙慧力。這個善惡也有特點!不是眼前看好壞,而是說如果做了這件事情,將來果報好的叫作善,將來果報惡的叫作惡,這包括意樂,跟我實際上的行為。有了妙慧,對空性、緣起空有正確認識,才能夠離開偏執、束縛。
在〈2019/11/07 妙慧遣除偏執暗,必欲暇身不唐捐〉中留言功能已關閉
2019/11/07
1.妙慧力,就是要真正地能夠辨別善和惡: 凡是不被錯誤的無明所縛的,他需要什麼條件呢?能夠辨別善惡的妙慧力。這個善惡也有特點!不是眼前看好壞,而是說如果做了這件事情,將來果報好的叫作善,將來果報惡的叫作惡,這包括意樂,跟我實際上的行為。有了妙慧,對空性、緣起空有正確認識,才能夠離開偏執、束縛。
1. 常常憶念以成佛為目標的發心: 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眾生,我們必須去希求佛果,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這個發心在每一次聽法、每一次做事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常常地憶念。開始的時候可能就會覺得在念頭上過一下,但是久了之後,也會慢慢地覺得真的是為這樣一個目的去聽聞、去思惟、去做很多善行的。
1. 從偈頌入手,提策聽聞動機: 宗大師想解決600年前乃至現在修行人的偏執問題,出於悲心,造下《廣論》。妙音笑大師在科判提到「勸勵具器人應聽聞者」,勸勉具器的人專勵聽聞。老師也從此偈頌入手,在學習之前再再提策大家觀察相續,讓我們能夠從各種散亂的緣分上集中心力,專心學習《廣論》。
1.學習之前,端正發心,專心學習: 在學習之前,要觀察一下自己的相續,從各種散亂的緣分上能夠集中心力,專心地學習《廣論》;要端正自己的發心——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眾生,我們必須去希求佛果,證得無上正等菩提。因為只有那樣的佛果所具有的悲、智、力,才能夠饒益所有的如母有情。
1. 放寬焦灼的心,孩子有可能短期內改變: 教育者往往會因為教學時間有限等壓力,對問題學生窮追猛打,把對方逼入絕境。其實,教育一個人需要假以很長的時間、心力與無盡的慈悲。過程中,教育者若能破除邪宗,放寬焦灼的心,調整做法,甚至在短期內,就有可能看到孩子的改變。而他們轉變後,就會回過頭來幫助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