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的財富從哪裡來?
經典上寫得非常清楚,
是從布施、供養這些善業來的。
當然也有人說:「是我辛苦掙的。」
那為什麼有人千辛萬苦也掙不到錢,
有人就能掙到錢呢?
要相信佛所說的──
財富是從布施來的!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研討題綱:
- 記得另一則《希望‧新生》法語#20[無窮大的回報],布施一粒米、供養一盞燈,禮佛一拜,這些就是發心布施、供養他人的利益,而且回報都是一本萬利,乘以無窮大,穩賺不虧的的。弟子想想今生從來不需為財富飲食憂愁,得以衣食不缺,原來是往昔布施、供養的善業所感。更要好好持續這良善習氣,往後有更多資具可以更廣大發心,協助其他有情。(芝加哥 林師姐)
- 調伏阿笈摩云﹕「積集皆銷散」,看來財富似乎都是流來流去,如果今生應該有財富,希望它不要感果,希望能夠回向親近善知識、出家、學法。(園區 關師姐)
- 要相信經典上寫的和佛所說的——財富是從布施來的!(阿肯色州 楊師姐)
- 上師引用經典的依據,説明今生的財富是從布施、供養的善業來的,並不是「我辛苦掙到錢的」。弟子相信這是事實,因為這是佛所說的諦實語。連易經也說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所以財富由布施來是没有理由不相信,這是內外道都承許的事實。(芝加哥 林師姐)
- 經典上寫得非常清楚,是從布施、供養這些善業來的。修信,因為是佛陀說的。(園區 關師姐)
- 今生的財富從哪裡來?經典上寫得非常清楚,是從布施、供養這些善業來的。(阿肯色州 楊師姐)
- 佛陀是正遍知的,衪也在經典裡也這麼說的。上師也提醒我們這是因果的運作道理,就如同《希望 新生》#024「捨」與「得」的法則:「你把很多東西布施給别人,最後却會得到更多;把東西都拿到自己手裡,最後會什麼都没有了,因果它就是這樣一個反向的運作。」(芝加哥 林師姐)
- 「財富」是福報感得的,福報是由善業而來,而布施是善業,所以可以說「財富由布施來」,而善業要感果需要有善的因緣,最好的善因緣就是德行,有德之人感善果得財富,因為福等流而可以守住。如果一個人沒有德行,即使得到「財富」,過多的「財富」會更增長貪心,帶來諸多過患。認為財富是「我」辛苦掙來的,當得到時又要非常劬勞艱辛地守護,慳吝會使我們一直處於害怕失去的狀態,令自己痛苦。(園區 關師姐)
- 相信「財富由布施來」因為經典上寫的!要相信因果法則。如果認為「我」辛苦就可以掙來財富的,那麼我們望眼看去,有很多人他辛苦了一輩子,還是沒有掙來財富。(阿肯色州 楊師姐)
- 如《三摩地王經》云:「由佛福德獲飲食,愚夫不知報佛恩。」我們現在所以能夠感到有飯吃,是因為我們宿世依佛的教導做布施供養之善業而感得的。所以「此是以獲飲食為喻,隨自所有一切樂善,悉應了知是三寶恩。」金剛經説;「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所以我們學佛者要相信「財富由布施來」。佛法説果的成熟必須要有「近取因」及「俱有縁」。宿世的布施供養的業種子是「近取因」,而今生幸苦努力是「俱有緣」,而得到今生的財富。又廣論在十二緣起中說:「如是已生諸果支時,然而全無實作業者,及受果者,補特伽羅之我。如前所說從唯法因支,起唯法果支,由不了知生死道理,於彼愚蒙妄執有我,求我安樂,故造三門善不善業仍復流轉。」凡夫認為是有一個實有的「我」在做辛苦掙來的,這個就是繼續輪迴的因。所以佛經說我們行布施時,必須作到三輪體空以求得無漏的果報。(台灣 翁師兄)
- 入行論,受持菩提心,盡身財善根:#10一11「為利有情故,不吝盡施捨,身財諸受用、三世一切善。捨盡則脱苦,吾心成涅槃;與其死方捨,何若生盡施?」 廣論,布施波羅蜜:廣釋外物捨不捨理,1)不捨外物道理,2)惠施外物道理(P280,L2) 唯意樂布施者,內居閑靜由淨意樂淳厚淨信,分別化現種種廣大無量財寶,勝解惠施一切有情,以少功用生無量福,亦名菩薩巧慧布施,是〈菩薩地〉說。《妙手問經》雖說此是無資財者所應修學,非有財者不應修習。無資財時巧慧布施,是為乃至未證增上清淨意樂初極喜地,若證此地,則諸資財定無匱乏。如〈菩薩地〉云:「如是菩薩現無財寶,巧慧方便而行布施,此說乃至未證增上清淨意樂。若諸菩薩已證增上清淨意樂,如已獲得超諸惡趣,如是生生必當獲得無盡財寶。」(芝加哥 林師姐)
- 《廣論》:「異熟功德」自在圓滿者,謂大財位,有親友等廣大朋翼,具大僚屬。 「異熱果報」謂以布施攝諸有情,令其成熟。「異熟因」謂於乞求衣食等物,悉皆施惠,設未來乞亦行利益,又於苦惱及功德田,乏資具所,應往供施。「異熟功德」六大勢名稱者,有大名稱,有大美譽,謂於惠施,具足勇健精進等德,由此因緣,為諸大眾所供養處。「異熱果報」第六者謂由營助一切事業,布施恩德,為報恩故,速受勸教。「異熟因」第六者謂發宏願,於自身中攝持當來種種功德,供養三寶,供養父母,聲聞獨覺,親教軌範,及諸尊長。(園區 關師姐)
- 《攝波羅蜜多論》云:「無慧求果報,施體不能淨,利他為勝施,餘唯為增財。」 (阿肯色州 楊師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