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8 了知殊勝生敬信,勝解作意得加持
1. 妙音笑大師為法殊勝做科判: 對「為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妙音笑大師做了科判,把它分作三科。第一科就是「辨識法者」。在此處「法」就是指「此教授基論,謂《菩提道炬》」。第二科分成三個殊勝,「宣說具有圓滿、易於受持、派軌殊勝三法」。第三科是「宣說具足四種殊勝」。有了科判,我們就很容易把這一篇貫通。
1. 妙音笑大師為法殊勝做科判: 對「為於教授起敬重故開示其法殊勝」,妙音笑大師做了科判,把它分作三科。第一科就是「辨識法者」。在此處「法」就是指「此教授基論,謂《菩提道炬》」。第二科分成三個殊勝,「宣說具有圓滿、易於受持、派軌殊勝三法」。第三科是「宣說具足四種殊勝」。有了科判,我們就很容易把這一篇貫通。
1. 《菩提道炬論》之法殊勝分三: 《四家合註入門》顯示法殊勝中,分三:第一、辨識法者:法者,此教授基論,謂《菩提道炬》。第二、宣說具有圓滿、易於受持、派軌殊勝三法:依怙所造雖有多論,然如根本極圓滿者,厥為《道炬》。具攝經咒所有樞要而開示故,所詮圓滿;調心次第為最勝故,易於受持;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勝出餘軌。二師者,謂善巧無著派之金洲,及善巧龍樹派之小明了杜鵑。第三、宣說四種殊勝。
1. 不要讓膚淺的感覺控制自心的方向: 生命就是一個學習控制自心方向的過程,但若想控制自心趣向快樂而非痛苦,一定要先發現哪裡是痛苦、哪裡是快樂。在此之前,需要有正確判斷苦樂的標準。然而我們的標準常常是感受至上,而非理性思惟,因為感受看似直接、快速、迷人。但事實上,感受也膚淺、自私,帶著強烈的不公平性、侷限性、甚至是極大的痛苦。若一味讓感受氾濫,人類的前途會不可想像。
1. 《道炬論》含攝二大車軌,截長補短勝出餘軌: 《道炬論》又以善巧二大車軌二師教授而莊嚴故,勝出餘軌。傳大乘佛法一共有兩個,一個是性宗,一個是相宗。它現在呢,兩大道軌統統含攝,這個兩個,一個是偏重「性」,一個「相」,雖然都圓滿,卻有偏重。它現在把兩個都併起來了,可以截長補短,這兩個補起來,變成功圓滿當中最圓滿,所以勝出所有其他的傳承當中各式各樣的內容,這個就是它的殊勝。
1. 調心次第殊勝圓滿,易於受持省時省力: 《廣論》的法殊勝具有根本極圓滿的質量和易於受持的次第。學者若依此修習調心,加上有經驗的師長的教導,修學時可以省下很多時間和氣力,不僅不會一直遭受挫敗,還能歡喜地享受悠遊學習的樂趣。從無限生命的角度來看,在輪迴受苦的時間亦會變短,更快速地超越痛苦。因此「調心次第為最勝故,易於受持」,非常殊勝,不容輕易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