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2 善觀業果緣起相,看清境由心安立
1心的安立和境上的連繫非常緊密: 「不是外面的境有錯誤,而是我們能認識這個境的這個識本身有問題」。是是非非的爭論,如果我們都去討論外境的問題,而忽略了對內心的關注,實際上外境的問題也解釋不清楚,因為那個識有問題。而識的問題出在認為境跟我的心對它的安立是沒關係的。但事實上,境就是我們的心所安立的。
1心的安立和境上的連繫非常緊密: 「不是外面的境有錯誤,而是我們能認識這個境的這個識本身有問題」。是是非非的爭論,如果我們都去討論外境的問題,而忽略了對內心的關注,實際上外境的問題也解釋不清楚,因為那個識有問題。而識的問題出在認為境跟我的心對它的安立是沒關係的。但事實上,境就是我們的心所安立的。
1. 認識我們的心是「無明妄識」: 我們應該瞭解我們所對的境,我們凡夫所對的境,依我們的無明妄識所對,造種種業。現在呢,我們瞭解為什麼會有這個染污生死的痛苦,就是所對的境是不認識,那麼不是外面的境有錯誤,而是我們能認識這個境的這個識本身有問題,所以這個實際上還是就我們應該瞭解的,所以應該把這個東西認識。
1. 不是外面的境有錯誤,是對境的識有問題: 「我們凡夫所對的境,依我們的無明妄識所對,造種種業。現在呢,我們了解為什麼會有這個染污生死的痛苦就是所對的境是不認識,那麼不是外面的境有錯誤,而是我們能認識這個境的這個識本身有問題,所以這個實際上還是就我們應該了解的,所以應該把這個東西認識。」
1. 要常常檢查自己觀功念恩的狀態: 老師希望我們能常常檢查自己觀功念恩的狀態:是否經常實踐觀功念恩?是認真做還是湊合做?會不會覺得每天重複?觀功念恩的效果如何?當看到自己對看似重複的觀功念恩可能心生不喜時,要進一步檢查、校正自己對觀功念恩的認知與感受,並常常總結自己實踐後的收穫與改變。能端正認知,看到自己的進步,就容易保持歡喜心。
1.現觀宣説成佛八事,修三智四加行得果: 為何《 現觀莊嚴論》會宣說這八事呢?宗大師所著的《金鬘論》中說:「為何確定為八事?一個補特伽羅成佛,數量確定為所應了知的境、修持的道、果三者。」這句話是說一個補特伽羅從凡夫到成佛,他所應該了知的境、修持的道和果這三者,數量要確定。「其中第一者確定為三智,第二者確定為四加行,第三者確定為法身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