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4 善士應機妙現身,學者謙下恭敬學
1. 善知識都是應機示現: 禪宗傳得比較鼎盛的時候,阿彌陀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示現成了什麼都不認識的——師父說一個和尚窮得沒有立錐之地,這樣的一個善知識的行相。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在學空性啊,實際理地要一塵不染,所以就現這個相——窮得沒有立錐之地。現這個相是為什麼?就是跟那個時候學的人相應的。
1. 善知識都是應機示現: 禪宗傳得比較鼎盛的時候,阿彌陀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示現成了什麼都不認識的——師父說一個和尚窮得沒有立錐之地,這樣的一個善知識的行相。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候在學空性啊,實際理地要一塵不染,所以就現這個相——窮得沒有立錐之地。現這個相是為什麼?就是跟那個時候學的人相應的。
1. 善知識都是應機示現: 善知識所以現那個相,是跟那學者相應的,這我們要瞭解。阿彌陀佛、文殊菩薩和普賢菩薩,曾示現成無立錐之地的窮和尚,就是跟那個時候學空性的人相應。我們學的人如果沒有這樣一個資糧、根基的話,實際上善知識很多法也是講不出來的。
1. 警醒心中的負面思路: 思路就是心的路,而心對境的安立,會產生這個事情的作用。如果我們的心選擇負面作意的思路,就會越想越沒路、越想越傷心、絕望,白白承受煩惱對內心轟炸之苦。所以想要真正的離苦得樂,就要時刻警醒自己的思路,主動提持正念,選擇正向的思路。
1. 堅固前面道次第,才有基礎學空性: 如果二、三十年前師父把〈毘缽舍那〉講給我們的話,我們可能不知道在說什麼。像現在學了五大論之後,才知道四部宗義、分多少種見解;然後層層遞進,所破是什麼、自己的立宗又是什麼、修行空性的次第又是什麼。也可以清楚地感覺到,實際上沒有前面的道次第,比如說業果見不堅固,怎麼去聽聞空性呢?如果連親近善知識的軌理也不知道,那麼我們也沒法跟一個善知識聽空性,沒法親近大乘善友。
1.以大乘皈依發心學習《廣論》: 聽聞前若能以廣大、白淨、希求得遍智佛果的發心來皈依上師三寶,所聽聞《廣論》的善行就能成為大乘的資糧。若能再再串習,晨起楷定大乘宗旨,將每一天的每個言行舉止都含攝其中,即能引領自他從皈依到成就究竟無上菩提之前,永不捨離自利利他圓滿的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