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398 覺燈 (2025/02/12)
1. 正遍覺者,非盡少過,圓少分德。是遍斷盡一切種過,周遍圓滿一切種德。 2. 正是正確,遍是圓滿,這個正覺、遍覺才是佛陀,這樣的覺才叫無上正等正覺。 3. 佛陀做的事情,是所有的過失是徹底盡除,所有的功德是徹底地圓滿。
1. 正遍覺者,非盡少過,圓少分德。是遍斷盡一切種過,周遍圓滿一切種德。 2. 正是正確,遍是圓滿,這個正覺、遍覺才是佛陀,這樣的覺才叫無上正等正覺。 3. 佛陀做的事情,是所有的過失是徹底盡除,所有的功德是徹底地圓滿。
1. 佛陀是遍斷一切過失,徹底圓滿一切功德: *「正遍覺者,非盡少過,圓少分德。」「什麼才是佛陀?『正、遍』,絕對沒有一點錯誤,而且絕對沒有一點的遺漏。正是正確,遍是圓滿,這個正覺、遍覺,這個才是佛陀,這個才是佛陀,這樣的覺才叫無上正等正覺。你沒有這個『遍』的話,這個聲聞二乘也有的。那麼所以這個佛陀做的事情,是所有的過失是徹底盡除,所有的功德是徹底地圓滿,他不是盡一點點的過,不是滿一點點的德。」 *佛陀「是遍斷盡一切種過,周遍圓滿一切種德」。
1. 聲聞是以自利為主,修習自我調伏。 2. 菩薩是以利他為主,在任何情況下唯為利樂一切有情。 3. 「少事」就是指少欲,少欲知足。
1. 大小乘的差別: *「趣入大乘道者,有共不共二種道。共者即是劣乘藏中所說諸道。此等何因而成應捨,故除少分希求獨自寂靜樂等不共者外,所餘一切,雖大乘人亦應修持。」 *「聲聞是以自利為主,修習自我調伏,不顧利他,所以對於利他的事情就少事、少業、少希望住,這可名為妙;不像菩薩是以利他為主,在任何情況下唯為利樂一切有情,菩薩如果在利他中少事、少業、少希望住,就不名為妙了。所以這是大乘者和小乘的一個非常大的差別。」
1. 到了戒律的開遮持犯、到這些難點的時候,要學習教典,看看善知識怎麼說、宗大師怎麼解釋。 2. 多生多劫地修菩薩行的菩薩,心念中是沒有任何傷害眾生的念頭的。 3. 佛陀在百劫中身處輪迴,以大悲心出生種種善巧方便救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