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4 做一輩子的學生

1. 十方三世一切諸佛,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以種種的方式給一切眾生說。不管說的什麼樣的內容,所謂種種的譬喻、言辭,種種的因緣,他的究竟的目標,都是這個——一佛乘。根本沒有其他的二乘、三乘。那麼那些眾生不管他聽見的什麼,什麼樣的因緣,他就聽見什麼樣的內容,但是究竟呢,他都從這個上面引導而得到所謂「一切種智」,就是佛的智慧。2. 因為知道眾生種種的欲——種種的欲望,就是根性啦,種種的知見,而偏偏你又非常執著。所以啊隨著個人的根性、個人的好樂,那至少在先要配他的味口。那麼這樣的話,跟他一步一步地引導上來,所以,只是隨宜說法,隨宜說法。4. 善知識出世就是告訴我們標準,標準就是成佛。即使我們當下不一定能做到,但善知識會因應我的根性一步一步引導,慢慢就能做到。所以即便自覺資糧不足,條件不夠,仍要勸請師長轉法輪。因為有了正確的知見,才可能有機會做到,不知道就永遠做不到。3. 善知識會否轉法輪還要看是否有相應的弟子,若弟子資糧不足,相應程度不夠,善知識會有所保留。所以身為弟子一定要努力累積資糧,鍛鍊希求心,並觀待因緣在恭敬中求法。因為法太殊勝,不可遇到障礙就停止。5.當師長講法我卻覺得不想聽、學不了,是因為資糧不足,心量太小。此時要努力擴大自己的心量,至少可從隨喜自他學法、或是種善根上做練習,持續淨罪集資,等到資糧俱足、因緣成熟時,就能聽懂善知識的說法。6. 除了資糧不足、心量太小外,驕慢者亦不能信大法。而修行人的死症就是:未會先會,未得謂得。所以我們要向老師學習,志向是做一輩子的學生。永遠追隨善知識,時時刻刻都能謙恭的學習。~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04 做一輩子的學生

2018/01/04 覺燈

1. 但以一佛乘故,為眾生說法。無有餘乘。 2. 弟子能不能相應聞法,靠的是資糧。 3. 增上慢與卑劣慢都屬資糧不足,無法學習。 4. 弟子需要老師告訴我們標準、正確的知見。 5. 標準在哪裡?方便有三乘,究竟的只有一乘,就是成佛。 6. 修行人的死症是未會先會,未得謂得。 7. 聖人無常師,要效法上師立志做一輩子的學生。 8. 善知識開的種種方便是要讓眾生走得更遠。 9. 鈍根小智人,著相驕慢者,不能信是法。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04 覺燈

2018/01/03 覺燈

1. 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 2. 當善知識說法時,我希求聞法,這也是要學習的。 3. 回饋所學給善知識,善知識才能知道我聽懂了沒有。 4. 開始聞思,生命就開始超越。 5. 有聽法,才有機會學、才有機會懂。 6. 覺得自己太厲害或太糟糕都會 障礙學習。 7. 覺得自己太糟糕時可用「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讓自己安住在學習上。 8. 幸福之路在我的信仰、在經典,在我的思路。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03 覺燈

2018/01/03 善知識說或不說,都是為了引導我

1.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他在這個世間出現只有一件事情,只有一件重大的事情,也只有這樣的重大的因緣才出現在世間。那麼這是什麼呢?所謂「開示悟入佛之知見」,啊!就把成佛的這個完整的內容和盤托出。 2. 通常我們來說的,好像他這麼說這麼多重要的,賣什麼關子?「這個東西我們也懂啊!」就退席了,退席了。那時候佛就說了:「好啦,這五千人退也好啊!他們就是條件不夠,都是增上慢人啊!根本沒有得到,自以為得到啦!現在剩下來那個,都是條件具足的啊!好了、好了,現在跟你們講。」 3. 善知識無時無刻不在饒益我們,但因為眾生根器不同,祂饒益有情的方式會有很大不同。衪會配合每個人的胃口,以不同方式步步引導,讓每種根性的眾生都能成就佛果。祂用種種善巧方便的唯一目的是希望每一個人得到饒益,但我們能否感受到這種饒益的關鍵是我們自己對善知識有沒有信心。 4.對師長佛菩薩的信心非常重要。同時,我們還要能善巧地觀察善知識所示現的種種方便。即便祂表面上示現不說法,或是不讓我聞法,都是在對我講法。因為善知識比我更了解自己,所以祂所做一切都是因應我的根性來引導我、饒益我。 5. 當善知識告訴我「說了也沒用、你聽不懂」時,不應該覺得自己條件不夠而生退心,應該要善巧地觀察自己的問題並以歡喜心面對。因為善知識讓我了解標準在哪而能反省過失,所以要更堅定地希求在祂旁邊學習,並感恩善知識的加持和引導。 6.同時,一定要增上希求聞法的機會,要如舍利弗尊者一樣,一再勸請善知識轉法輪、加持我們,讓我們有累積資糧、至少在因地上種因的機會。我們在團體裡有善知識的陪伴與引導,一定有機會聽懂。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03 善知識說或不說,都是為了引導我

2018/01/02 要透過佛菩薩的示現反觀自己

1、所謂轉法輪,就是將善知識內心的法義轉動到聽法者的心續中,並且有可以從此岸到彼岸的意涵以及摧伏沙塵等煩惱的象徵,因此《普賢行願品》十大願王裡就有請轉法輪。所以如理的弟子應該要時常祈請善知識長久住世,常轉法輪。 2、但在請善知識長久住世、常轉法輪的同時,我們自己亦要做一個具器的弟子,方能容納善知識心續裡所有的法,進而以法摧伏自己的煩惱,得到彼岸的清涼。 3、《法華經》裡兩萬尊佛同號日月燈明佛,因爲他們在因地就是在一起的師法友,同心同願地互助、學習。同樣,宗大師也曾在王頂如來前發願,要在五濁惡世弘揚以中觀正見結合顯密道的教法,並因此感召到與他相應的弟子聚在一起。 4、彌勒菩薩在因地曾示現「貪著利養,雖複讀誦衆經,而不通利,多所忘失」的過失。這其實是佛菩薩悲憫後世有情,爲了讓我們看到其可怕過患而做的示現。我們不能因此對佛菩薩有任何的不恭敬心。而要透過佛菩薩的示現反觀自己,是否也因貪著身口意的享受及名聞利養而荒廢了學法。 5、僧團開始推戒行持犯時,師父會在晚課後帶頭站出來,在大衆前發露自己的過失,並對佛菩薩懺悔。師父這種示現就是提醒我們犯錯後要發露懺悔,把往外看的心轉過來觀察自己。同時,對他人勇於懺悔之心要生隨喜,並珍惜他的改過心,不要看不起乃至給其貼標籤。 6、三十五佛懺又稱《菩薩墮懺》或《三聚經》。之所以叫《菩薩墮懺》,就是上求佛道、下化衆生的菩薩在發了菩提心,行持菩薩道的過程中可能會犯過失,導致菩提心行衰損,因此要透過此懺清淨罪業。而龍樹菩薩則註釋說其具有禮拜、或懺罪等、無邊福聚等,是名《三聚經》。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02 要透過佛菩薩的示現反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