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2 覺燈
1.最大的快樂、最大的出名,就是成佛。 2.一句一句讀誦、思惟經典就是在和佛菩薩交心。 3.發最高最殊勝的願,才會拼卻全力去實踐。 4.道次第證得的第一步一定是依止法。 5.一生取辦的關鍵在於依止法和走密乘。 6.待因緣具足時就會走上密乘。 7.《華嚴經》說的是最快速圓滿成佛的教法。 ~大覺晨曦編輯部
1.最大的快樂、最大的出名,就是成佛。 2.一句一句讀誦、思惟經典就是在和佛菩薩交心。 3.發最高最殊勝的願,才會拼卻全力去實踐。 4.道次第證得的第一步一定是依止法。 5.一生取辦的關鍵在於依止法和走密乘。 6.待因緣具足時就會走上密乘。 7.《華嚴經》說的是最快速圓滿成佛的教法。 ~大覺晨曦編輯部
1.雖然佛出世,最究竟的意趣無非指向一個目標,成佛。使令一切眾生,最後走上這條成佛之路。但是成佛的快速,以及所經過的時間哪,這個裡邊就有了很大的差別了。…最後都會成佛,但時間卻是很久遠、很久遠,很久遠、很久遠! 2.假如說這個久遠的時間哪,說反正你在那個地方只是等著,慢慢、慢慢安安心心地以後,到那個時候那麼,好囉!自然而然佛果掉在你頭上來了。那倒說不定我就慢慢地來吧!實際上你經過那段時候的話,要很努力的,要很努力的。 3.同樣的一樣的成佛,一個要經過這麼長的時候而成,另外一種就可以很快速地成佛。那麼這個時候的話,當然我們一定會選快速的。快速的那就是《華嚴》裡說的最圓滿的教法。 4.要為別人服務,就要立志做到最好、最圓滿的,拼了命幫別人忙。因為要快樂就要最大的快樂,要出名就要最出名,而最快樂最出名的就是成佛。所以我要發願成佛。 5.我們的迷思是想成佛卻沒有立志要快速成佛。或許我們會認為,只要能生生增上就可以了,雖然成佛的時間會很長,但自己不會那麼辛苦。然而「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所以發願就要發大願,這樣在實踐的時候,我們才會拼盡全力,才有機會滿願。如果發的願太小,得到的果就小,甚至可能墮到惡趣。 6.而最高最殊勝的大願便是即身成佛。立定了這個目標後,實踐上才能因不忍眾生苦,而拼卻全力。任何時處,都提策正知正念,以成佛的意樂統攝三業,並將全部善行迴向成佛,如此一來,很快就能趣入成佛。 ~大覺晨曦編輯部
1、當我們談論到所造的惡業時,多數習慣於把焦點放在眼前這一輩子,或是放在別人身上,不會覺得自己這一輩子造了多大的惡業,更不會想到自己無始劫來所造的惡業。 2、但事實上,我們無量劫來,除了顯現在外的身口所造之惡業外,於起心動念中,就可能在造罪了,並且心念造罪是非常容易犯的。比如瞋心,萬一你瞋到的這個人是佛菩薩化現的,你瞋多久,就有「爾許劫都住地獄裡面」。這個真的是太可怕了。 3、當我們把罪業辨識清楚,再把焦點放在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上,就能看到自己無始劫來已造下了無數的地獄業。此時我們往往會覺得恐怖、絕望、不知所措。 4、但我們並非沒救。師長提策我們,當學習到廣論的「業淨之理」時,要看到希望,生起無比的歡喜與感動。因為發現到惡業是可以懺淨的,是有救的,我是有機會不墮落的。 5、要懺凈罪業需要四力圓具。第一是破壞現行力,第二是對治現行力,第三是遮止罪惡力,第四是依止力。那我們怎樣懺悔才能夠完全算是四力圓具呢?要把「將惡業懺悔掉」這件事,做為生命的一個追求。 6、而三十五佛懺就是四力圓具的懺悔法門,任何人只要看到這篇《三十五佛墮懺.見者得益》釋論,而且願意照著去做,就可以從中得到利益。所以師長迫不及待,要我們用心修習這法門,把惡業懺悔掉。 ~大覺晨曦編輯部
1、《法華經》最主要的所詮就是一佛乘,也就是說,佛陀引導眾生學習佛法最重要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成佛,並且要以最快速的方法成佛。而成佛就意味著成就了宇宙中最圓滿的生命——德無不備,過無不離。這才是佛陀引導我們學習佛法的唯一本懷。 2、然而,我們的現行多是以獲得現世安樂或者透過禪坐獲得內心寧靜的所求來學習佛法。這些都是《法華經》的所破。即便以禪坐獲得內心寧靜,也只是有助於增強對佛法的觀察思維,並不代表得到證量。事實上,這些學佛動機的安立反而有可能讓我們走上遠路。 3、動機的安立非常重要。你用什麼心態學習佛法,就會得到什麽樣的結果。所有學習佛法過程當中碰到的困難,你沒有辦法突破的點,讓我們心情有停頓的地方,全部都是因為宗旨沒有確立。 4、若能確立自己的宗旨就是成佛,在未達到這一最圓滿的狀態前,你會永遠保持謙虛,不會停著在自己獲得的功德上。否則眾生處處著,或者就著在輪迴裡,若著下劣品就成魔,比較好的就得現世安樂或是三世怨。或者就耽著於空性而沈空滯寂,證得羅漢或者緣覺果。於成佛,反而繞了遠路。 5、而以成佛爲自己的生命宗旨,就要以菩提心爲多劫修持的核心。而成辦菩提心有兩個因:一個是利他的因,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成佛的心,第二個就是爲了能夠利益一切如母有情,我要成佛! 6、而要獲得這種不戀輪迴、捨自愛他的菩提心,只有依靠依止法。但我們在依師的過程中,如果偷心不死,在自己的生命裡還有很多保留、很多執著,就無法完全把自己的生命交給善知識。善知識也就沒有辦法如瓶注瓶地為我們做引導。其結果就是深陷輪迴或證二乘果位。所以一佛乘回歸到原點還是在依止法上面,絕不會有第二條路。 ~大覺晨曦編輯部~
1. 因認知、發心、種姓不同,所得的涅槃就不同。 2. 即使是阿羅漢,亦尚未究竟出離輪迴。 3. 佛菩薩對我們的心非常細膩,如長者愛子。 4. 「辨識」就是要知道這個是罪。 5. 罪在心續中出現時,當下要能夠辨識到這就是罪。 6. 最易犯的是心續生起貪瞋痴的罪。 7. 起心動念處即可造罪,顯現在外時已是很重的業。 8. 辨識罪,不學習很難知道。 ~大覺晨曦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