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9 求法要先捨掉怯懦低下心
1.「善男子!汝不應修一善、照一法、行一行、發一願、得一記、住一忍,生究竟想。不應以限量心,行於六度、住於十地、淨佛國土、事善知識。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應種無量諸善根,應集無量菩提具,應修無量菩提因」。 2.你呀不應該修很簡單的,是一善、行、一法、發一願、得一記、住一忍等等,不應為在這個地方生究竟。 3.善財童子能夠發菩提心,行菩薩行,不計一切,長途跋涉、步步深入。德生童子和有德童女因珍惜其善根,所以願意將自己所修證的幻住法門,以及種種的依止法和弟子相的內涵開顯出來,加持並引導善財童子應有的取捨。 4.求法的心態應有取捨。該捨的部分是侷限於只修很簡單的一善、一法、一行、發一願等等。乃至於證得聲聞也不可以,即使是走無上菩提,亦不能住一忍等。總之,必須捨掉怯懦低下、得少為足的心,應以無限量的心求無上佛道。 5.應取的部分,在華嚴經中有98門,《華嚴經疏鈔》中收攝成10科。兩位善知識總攝成起來說:「舉要言之,應普修一切菩薩行,應普化一切眾生界,應普入一切劫,應普生一切處,應普知一切世,應普行一切法,應普淨一切剎,應普滿一切願,應普供一切佛,應普同一切菩薩願,應普事一切善知識。」從正面的角度,闡釋應該廣行、廣修、廣做的內容。 6.要想得到以上內容,最根本的要從「普事一切善知識」開始。有善知識的引導,才會出生這一切的勝利。廣論依止善知識的部分,很多即出自《華嚴經》第77卷。所以有機會要好好研讀此經段落,能更深入的幫助廣論的學習。 ~大覺晨曦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