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3 刻意練出感恩心,振奮內心、改變世界、生起法的證得

1.感恩逆境,因為其是生起證得必不可少的助緣: 我們都渴望生起道次第的證得。能幫我們生起證得的,首先是善知識的教導。但在有了正確的認識,內心上實際去操作時,還要一個必不可少的助緣——透過境界歷事練心。並且逆境會促使我們以更大的心力去祈求、皈依,去扭轉心的方向性。所以要感恩逆境。 2. 感恩心要從平常就開始按次第練起: 當別人打你、罵你、毀謗你、搶你、偷你、傷害你時,你還能對他生起感恩心,需要我們從平常就開始練起。練習的次第首先是看到顯而易見的恩德,然後是看到由觀察可見的恩德,最後擴大至看到逆境之恩。我們要在每天的生命中很認真地刻意練習感恩心,並且最好還能每天計數。 3. 透由感恩心改變世界,我們的心具備影響這個世界的力量: 感恩心不是說一說就有的,這是靠練。朝這個地方造業,造久了,心中有一種習氣,遇到什麼事都會從感恩的角度去考慮。當感恩心充滿我們的生命時,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恩洋溢出去,就會感染他人,讓周邊的人感到幸福、快樂、與有榮焉。正因為心與心是會互相影響的,所以即便我們看似力量渺小,但依舊可以透由訓練、培養自己的感恩心來影響這個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好。 4. 當下練習感恩心,從抱怨的坑裡爬出來: 不停感恩,周邊的人與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好;不停抱怨,世界也會改變。種什麼得什麼,送出去什麼回來什麼,這就是業果的思路。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想要的始終不出現,不想要的接踵而來,實際上是掉到抱怨的坑裡了。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當下練習感恩心,去感恩身邊那些看似稀鬆平常、理所當然、顯而易見、視若無睹的恩德。然後幸福就來了,就從坑裡出來了。 5. 有了感恩心,就不會孤獨、頹喪,心就會振作起來: 不斷刻意練習自己的感恩心,訓練到後面,就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是要感恩的。但其中,最應該感恩的是佛陀、是宗大師的教法、是把大師教法帶入我們生命的善知識,因為他們拯救了我的生命。當一個人有了感恩心,就不會孤獨、頹喪,心就會振作起來。

Comments Off on 2018/09/23 刻意練出感恩心,振奮內心、改變世界、生起法的證得

2018/09/22 覺燈

1.為了成就無上正等菩提,必須要了解成就無上菩提的因。 2.在聽聞之後如法而行,我們的生命才能離苦得樂。 3.成就無上菩提,別別造作三業的因、別別成熟三業的功德。 4.了解皈依的意義而去皈依,當下就會得到殊勝的好處。 5.走向佛陀就是成滿自己殊勝好處的這樣一條路,是對自己好的。 6.苦不會因為我們怕就不見了,必須提起所有心力超越它去造作善業。

Comments Off on 2018/09/22 覺燈

2018/09/22 瞭解佛陀功德,得圓滿的皈依

1. 正確了解聽聞的目的: 正確的應該是聽聞了之後,進一步了解了,把所了解的接著去驗證,這才是我們聽聞的目的。一旦搞錯了的話,就會聽了很多非常高的標準,在心裡眼界特別高,拿這樣的標準去看待別人,或者看待世上的事情,就會造成由於了解了更多之後,產生跟境界不相容,會產生痛苦。 2. 修行最重要的是「向內調伏」: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向內調伏」——把聽聞來的道理、見解拿來比對自心、向內調伏。那麼對待他人,要用一個非常恭敬的、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種種。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扭曲了聽聞的目標,在聽聞後能如法而行,生命才能離苦得樂。 3. 從身、語、意三部分讚美佛菩薩,有特殊意義: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這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分成三部分——身、語、意,總括起來就是這個。假如說我們要給別人介紹一個人,或者讚美一個人,其實很少會這樣分的,但經典裡讚美佛菩薩是分身、語、意的,可以想見當初修行的時候,也是別別成熟為這樣的功德。 4. 了解之後再去皈依,就可以馬上得到殊勝的好處: 師父非常非常地期待我們,要詳細地去瞭解釋迦佛還有所有佛陀的功德,瞭解之後再去皈依,就可以馬上得到殊勝的好處。因為信佛並不是信一個什麼好像可以安排我們命運的那種。而是走向佛陀就是成滿自己殊勝好處的這樣一條路,是對自己好的。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去多崇拜佛陀,而是怎麼樣能夠自己得到好處。所以這也是再再地彰顯了佛法對身心真實的饒益。 5. 善巧的善知識會一直讓你心懷期待: 在講到〈皈敬頌〉的時候,師父就講到了皈依,會讓學的人很嚮往學習後面的部分。所以一個非常非常善巧的老師、善知識,他會一直讓你期待著後面還有多少美好,因為這條路就是離苦得樂、從樂走向樂的一條路。所以講一個部分就埋下一個伏筆,讓我們期待:啊!後面還有什麼?後面還有什麼?有很多很多驚喜的發現在我們的未來等待!

Comments Off on 2018/09/22 瞭解佛陀功德,得圓滿的皈依

2018/09/21 覺燈

1. 修行人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修習正知見,提起正知見。 2. 聽聞之後能夠如法而行,我們的生命才能離苦得樂。 3. 看到落差要高興,因為這是讓我學習一步一步往上走的地方。 4. 跨不上去的時候,就要去問有經驗的人、去問善知識。 5. 這個世界並不缺乏善知識,是我內心本身出了問題,覺得旁邊的人不值得學習。 6. 佛法的「懂」和一般的「懂」,區別在於內心有沒有轉變。

Comments Off on 2018/09/21 覺燈

2018/09/21 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正知見

1. 效學善知識,珍惜學習的時光: 「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還是非常珍惜這樣的時刻!」比對上師珍惜研討的心情,會發現自己無法珍惜此刻。分析背後的原因,皆因我沒有念死、不提正念,故而常以世間方便當藉口。但看到落差應該要高興,因為這之間的差距就是我要學習之處。有了目標,按照次第,我就可以一步一步走上去。 2.修行要常常思惟三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呢?是什麼理由推動著我們一定要修行呢?那麼如何修行?在修行過程中的對和錯、結果、驗證等等,這些都要聽聞教典,在理論上先瞭解,然後再付諸實踐。所以正確的應該是聽聞了之後,進一步瞭解了,把所了解的接著去驗證,這才是我們聽聞的目的。 3.建立、驗證、提持正知正念: 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正知見,而我們所學就是幫我們建立正知見。所以,我們聽聞後,第一步要先確認自己聽得正不正確。得到正知見以後,以這個正知見的標準去檢視我心續的狀態,即能驗證我是否具備正確的了解,以及能否以經典上面所說的去行持。若我們能隨時提持正知正念,所造集的就都是善業,自然就不用擔心未來。 4.修行一旦搞錯,法鏡外照,就跨不上去: 我們聽聞了很多非常高的標準,應該要拿來期許自己,並策勵自己當下努力前行,而不是拿去要求別人。否則就會變成自己在心裡眼界特別高,拿這樣的標準去看待別人與外境,法鏡外照,生起慢心,跟境界不相容,乃至觀過念怨,產生痛苦。 5.修行最重要的是向內調伏: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向內調伏」——把聽聞來的道理、見解拿來比對自心、向內調伏。那麼對待他人,要用一個非常恭敬的、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種種。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扭曲了聽聞的目標,在聽聞之後能夠如法而行,我們的生命才能離苦得樂。

Comments Off on 2018/09/21 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正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