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18 覺燈
1.一定要選擇一個殊勝的導師去學! 2.有伺察意——就是師父說有那麼一點智慧。 3.「尋、察」是兩個。尋的話就是粗的;察是細的,察就是伺察。
Comments Off on 2020/06/18 覺燈
2020/06/20
1.一定要選擇一個殊勝的導師去學! 2.有伺察意——就是師父說有那麼一點智慧。 3.「尋、察」是兩個。尋的話就是粗的;察是細的,察就是伺察。
1.選擇導師欲依止,如何瞭解其功德: 賈曹傑大師在《釋量論顯明解脫道疏》提問:「在做了這樣的觀察的時候,是在認他為導師之前,就知道他有證達解脫道的功德嗎?如果已經知道了,那就表明自己已經瞭解滅苦的方便了,再去尋求他就成為無義了!假設不知道就去依止,那就是還不能辨別誰是所應依止、所不應依止的,理當最初遇到什麼人就依止誰。」
1.夠條件的好人有兩個標準:有福德的人說他好、有智慧的人說他好 2.「此是苦,汝應知。此是集,汝應斷。此是道,汝應修。此是滅,汝應證。」 3.請問問題都找錯人,就會一直陷在相同的痛苦裡。
1. 凡夫知苦方起修心: 佛陀初轉法輪宣說四諦,第一點便是苦諦,說「此是苦,汝應知。」勸我們要知苦,看清楚苦的行相,才會想要修道斷除苦及苦因,獲得解脫。因此要能生起想修學的心,前提是要了解我們自己是凡夫,是在苦當中,才能生起一個想要修學的心,進一步想去找善知識。
1. 要學,就要學最好的! 2. 不懂,就要問。常常問,就能夠知道。 3. 子貢問曰:「鄉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鄉人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