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7/09 覺燈
1. 沒有把握住修學整體的大綱,就會產生相似的見解。 2. 眼前各人修持的重點不一樣,究竟來說是同樣的。 3. 有「相似」勝解,得到的絕對不會是你要的,而你不要的都會來。
Comments Off on 2022/07/09 覺燈
2022/07/10
1. 沒有把握住修學整體的大綱,就會產生相似的見解。 2. 眼前各人修持的重點不一樣,究竟來說是同樣的。 3. 有「相似」勝解,得到的絕對不會是你要的,而你不要的都會來。
1. 不應從本位出發,而不允許當前修學的差別: *「眼前的重點是不一樣的,究竟是一樣的,這句話是很好理解的,但是你要看到千奇百怪的各種修行人的時候,就會覺得:『為什麼你會這樣?』所以我們是不了解的。」 *「我們會知道很多佛弟子當前的修學可能是有差別的嗎?我們會認為好像我看到這個,你也應該看到這個,但是從師父的角度來說,這個差別性是非常自然的,而且是你會允許的。」
1. 正確的知見沒有建立起來,行持、修行也會隨之產生偏差。 2. 修學的整個的大綱——就是整個佛法的整體,它的次第步驟等等。 3. 謗法罪可以用發菩提心來扭轉。
1. 佛陀至言極為隨順,唯有少分開遮不同: 所謂通達一切聖教無違,就是要明白佛陀無倒宣講的甘露聖教極為隨順,唯有少分開遮不同。比如趣入大乘道者,亦須修持小乘的皈依、業果、四諦、十二因緣等,唯須遮止小乘行者少事、少業、少希望住等自利作意;而顯密的共道都是發菩提心和行六度四攝,所以必須完具下乘法類功德,才能趣入上乘的三乘五道。
1. 沒有把握住修學的整個大綱,修行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相似的見解。 2. 如果理論上相似的,修持一定是相似的。 3. 相似勝解所得到的絕對不會是你要的,而你不要的都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