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1 覺燈
1.修學大乘佛法的基礎是菩提心,發心後還要行菩薩行。 2.不對照善知識言教反觀自心,就看不到自己的習氣毛病。 3.菩薩摩訶薩得一切智菩提心藥,貪火不燒,瞋毒不中,惑刀不傷,有流不漂,諸覺觀煙不能熏害。 4.拜佛是為了成就佛果。 5.稱誦佛名要像是每一個毛孔都在用力念,要把心放在佛號上。 6.把心放在稱誦佛號上會有舒適清涼感。 7.世界和平就從這一念發心開始。 ~大覺晨曦編輯部
1.修學大乘佛法的基礎是菩提心,發心後還要行菩薩行。 2.不對照善知識言教反觀自心,就看不到自己的習氣毛病。 3.菩薩摩訶薩得一切智菩提心藥,貪火不燒,瞋毒不中,惑刀不傷,有流不漂,諸覺觀煙不能熏害。 4.拜佛是為了成就佛果。 5.稱誦佛名要像是每一個毛孔都在用力念,要把心放在佛號上。 6.把心放在稱誦佛號上會有舒適清涼感。 7.世界和平就從這一念發心開始。 ~大覺晨曦編輯部
1.拜佛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成就最終究、最殊勝圓滿的佛果。目標可以高遠,至少希求來生的增上生,然後一步一步的往上跨,終究能跨到究竟決定勝。 2.我們如果不安立好高遠的目標,就非常容易被耽着現世所淹沒,被種種境界拉着走。一旦被這些現世的安樂給帶走、淹沒時,念死、無常大火如救頭燃般逼迫的燒到身邊的念頭,就都會沒有了。 3.我們很容易以太忙、太累等藉口,與拜佛定課拉拔,這樣的心態需要克服。要樹立自己正在受苦逼,若不拜佛活不下去的想法,並將苦逼當成不斷修行的動力,不要被習性打敗,要維持這樣的信念持續拜佛。 4.遇到困境、身體疼痛時,可用種種善巧方便來對治。比如說稍稍放鬆一下,深呼吸、調整一下,或者想一個辦法能夠拜很久也不用太辛苦。要找到一種規律,讓拜佛像旋律一樣。其餘如呼吸、持心的方式,都要自己去練才行。 5.稱誦佛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當一個人面對死主時,他會用救命的方式去稱誦,以求救、拜佛求懺悔。這時所念的每一句佛號都會非常有力,好像每一個毛孔都在用力念。另一種是懷著感恩心,喜悅禮讚式的稱誦佛名。這兩種都是非常如法的。 6.雖然我們努力想要做到這兩種禮拜方式,但心卻習慣於東想西想,像一個跑馬場沒法兒停歇下來。對治的方法就是堅持稱誦佛名,把心放在佛號上。當心慢慢專注時,就會平靜下來。透過拜佛懺悔,降伏了煩惱、貪瞋癡,就會感覺到平常所無法感受到的舒適清涼。 ~大覺晨曦編輯部
1、修學大乘佛法的基礎是菩提心。「你發了這個菩提心以後,然後呢緊跟著還要行菩薩行,否則雖然你發了心,如果不行還是不對。」 2、菩提心分很多層次,從初發心至最後成佛之前的發心,涉及到菩薩的不同位階,因此有不同的次第差別。故而在善財童子以十信滿心,參訪五十多位大善知識後,彌勒菩薩為了使其菩提心越來越增進、圓滿,又特别開顯了菩提心法類。 3、善財童子在進彌勒樓閣之前,一再地反省,說聽見了善知識這麼多的指導,然後他自己回想,以前無量劫來,哎呀!無非都是錯的。那時候深深對以前的錯誤的懺悔,然後深深對於善知識的引導生大恭敬、大努力,勤勤策勵自己所謂努力照著去做。 4、若我們善於聽法,善於隨順善知識的引導,結合自身相續,以法照見自心。那麼隨著學習的深入,對自我的反省亦會越來越深細,即便很微細的錯誤都能清楚看到。但前提一定要以自作病想,才能看到善知識的功德,對其引導生起信心、恭敬心,方能策勵自己勤勉學習。 5、彌勒菩薩告訴善財童子:「你所有前面一切的,都是文殊菩薩指引,也是文殊菩薩攝受,也是文殊菩薩示現。換句話說,總歸一句話:都是依靠著善知識。」因為,佛陀法身遍一切處,故一切境都有諸佛菩薩的加持與美意。就看我們有沒有念恩及想依止學習的信心。 6、很多很重要的修行內涵,如果沒有善知識的引導,我們不會趣入,也不知道如何趣入。所以善知識提取其重要內涵,以讚頌等各種善巧方便送入我們內心,帶給我們對道次第最直接的覺受,讓我們於輕鬆聽聞美音樂的同時,便不經意地學習了行持菩薩道的方法 ~大覺晨曦編輯部
1. 上師的心願之一,是在P E I 塑立一尊面對大海的南海觀音像。目的是引大家一起來拜佛,禮佛, 懺悔業障。在黑夜裡,若有聖像在燈光照耀下,將會是夜空中最光明之處。而白天有了聖像為P E l的地標,也讓遠行外出者及捕魚者會有種安心乃至歸投依靠感。 2. 上師之所以會選擇南海觀音的造型,是因為觀音送子的造型與聖母瑪利亞抱小耶穌的造型很相似,希望藉由此善巧方便,跨越宗教、種族的藩籬,讓大家皈依佛菩薩,禮佛、拜佛。 3. 上師的另一個善巧方便,就是希望透由福智僧團的出家人都出去連著十五天拜南海觀音聖像,引領很多人跟著拜。希望在大家還有人身的時候,引領大家一起拜佛、懺悔業障。 4. 拜佛只是一個修行訓練的開始。先透由拜佛,訓練自己的修行意志,堅持修行的定課,同時也要找到正確的發心、正確的呼吸方式。除了最基本的意樂發心,還要調好身心的呼吸、找到一個平衡點,不急不緩,每一拜的起落、間格的頻率都很固定,這樣心就能持穩。這些都需要精確的、累積經驗的一種修煉。 5. 寺院僧團如果從現在開始把拜佛修煉得很好,將來就能夠讓越來越多的人透過拜佛找到希望。以生病為例,生病吃中藥、營養品多有重金屬污染,西藥又有副作用,不是辦法。現在也有些人就是靠拜佛改善健康,也都推展到醫院。 6. 所以也希望我們寺院團體裡面生病的,不管是大的、小的,大家一起抖擻心志來拜佛,從一拜、兩拜開始都沒有關係,即使沒辦法一下子拜很多,至少起點再放低一點,從稱誦佛名開始。要有這樣的一個意志力。 ~大覺晨曦編輯部
1、「善男子!汝應於自身生病苦想,於善知識生醫王想,於所說法生良藥想,於所修行生除病想」等一共四十幾種想。在《廣論》則聚集起來說了六種。不過《華嚴經》只是把那個「想」的原則提出來,而《廣論》上面為什麼要這樣想的這個內涵也說明,這是兩個的差別。 2、這四十幾種想,亦是貫穿《廣論》應有的學習竅要。十個偈子中,每一偈都提到四種想,即涅槃四近因緣。其中,前兩句於自所起想及於師所起想,是讓我們看到自己的現狀,從而策發我們親近善知識的意樂。親近善知識後,對祂所說的法應生殊勝想,即第三句,所以要聽聞正法。第四句就是聽聞後,應努力憶持、內化在自己內心,所以要如理思維、法隨法行。 3、透過這些前行思維,可以讓我們跟隨善知識學習的心更加熾盛,依止善知識學習的意樂更加清淨。當我們用這些想法去親近善知識、聽聞佛法時,因為聽聞軌理、弟子相做得很好的緣故,無論親近哪一位善知識,內心都會像一個潔淨的容器。因此,其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心願便不會被染雜,會一直保持純淨的發心,直至成就無上菩提。 4、善財童子之所以能夠快速成佛的原因,第一點點出來的,他就是由於聽從善知識的指導,而不隨順自己的習氣,能夠以善知識的引導為引導而不知滿足,不斷地進步,不斷地進步。 5、我們親近善知識的目的,就是爲了斷除無始劫來害我們流轉生死的無明煩惱習氣。所以親近善知識時,要把自己的身心都交給善知識,把自己的習氣毛病全部放下,隨順善知識的引導而不知滿足,方能不斷進步。 ~大覺晨曦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