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17 覺燈
1. 尊師重道在我們的生命中永遠會開啟吉祥的大門。 2. 立定志向跟隨佛陀的腳步,常生善心、常做善行。 3. 善多則福增,福增則慧隆。 4. 轉逆緣為道用,逆境反而是學習的順境。 5. 成功的關鍵是「我想要」。 6.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7. 入太廟、每事問。 8. 願意接受別人的提醒,就不會自以為是。 ~大覺晨曦編輯部~
1. 尊師重道在我們的生命中永遠會開啟吉祥的大門。 2. 立定志向跟隨佛陀的腳步,常生善心、常做善行。 3. 善多則福增,福增則慧隆。 4. 轉逆緣為道用,逆境反而是學習的順境。 5. 成功的關鍵是「我想要」。 6. 我慢高山,法水不入。 7. 入太廟、每事問。 8. 願意接受別人的提醒,就不會自以為是。 ~大覺晨曦編輯部~
1.反過來說,你如果說一開頭的時候以為:哎呀,這個菩薩的境界很高啊,我們沒有份哪!對不起,你就斷掉了這個真正感得這個果的因。 2.這個就是我們在十二因緣當中曾經說過的,你這個真實的種子感果與否的話,欸,就是就要看你下面的行持。如果你下面行持相應,它那個就很快地感果。 3.在新的一年我們要立定志向,隨著佛陀的腳步,常生善心、常做善行、口說好話。善多則福增,福增則慧隆,希望我們在新的一年,增上心中的智慧,慈悲,用佛法的妙方,真實的轉變我們生命。 4.成功的關鍵是「我想要」。如果一開始就認為佛菩薩的境界很高,我們沒有份,就會斷掉真正感得這個果的因。所以願境和志向非常重要,一定要種下正確的因,並且要持續不斷地種。種下正因後,善知識會教你,完成你的訓練,會帶你做到。 5.但種正確的因要「聽從」善知識的指導,還要跟善知識確認。因為我們在無明大病中,自己的想法、主張、習慣都有問題。 6.「我慢高山,法水不入」,成就慢的原因之一是增上慢或卑劣慢。其實我們並沒有自己想得那麼好或那麼糟,有善知識的指導就能調整我們的慢心。而善知識提醒的標準和角度,也不是要我們馬上做到,而是要我們立定志向,正確種因。 ~大覺晨曦編輯部~
1.《華嚴》通常分為四大部分,所謂信、解、行、證,前面呢說明這個道理啟發他的信心,然後呢了解它的那個內容,以及怎麼樣的修持等等,由於這樣的話呢,照著它去行持,最後呢感果,所謂這個證果(佛果)部分。2.「信、解、行、證」,第一步是啟發信心,然「信有多種,謂信三寶、業果、四諦。然此中者,謂信尊重」,所以第一步,應從對善知識修信念恩開始。 3.如來的境界高妙、深廣極了,在世間任何人是沒有辦法所了解的。只有一種情況,說佛的、諸佛的加持威神的力量,還要加上自己的善根力量,還要善知識攝持的力量,很多這種力量啊,才能夠跟佛相應。所以這個時候只有唯一的祈求我們世尊,說希望世尊能夠隨順我們哪,能夠顯示出如來的境界。 4.相應如來的境界,需具足內、外力,包括諸佛與善知識的加持及自己的一份善根。其中,我的善根源於過去生中善知識的教導,而善知識的傳承是源自於佛陀。同時,從視師如佛的角度觀察,善知識的功德就是佛陀的功德。所以一切都是佛的功德。 5.遇到困難時,不要總覺得悲愴、孤獨,其實佛陀一切時處都在加持著我們,只是我們自己沒去思惟、祈求而已。何況我們現在已遇到具傳承的大善知識、學習到宗大師的教法,已走在道次第的路上,有此殊勝難得的際遇,更無庸為眼前的小事憂悲苦惱。 6.每天認真串習聞思經論,學習正知見,對境的當下才能夠提起正知正念,向內省察自己是否處在貪瞋癡、強烈的我愛執中。然後依據師長的教導,當下以皈依來截斷煩惱的續流。能每天這樣串習,並一點一滴地依教奉行,就能讓諸佛菩薩、龍天護法歡喜。 ~大覺晨曦編輯部~
1.「你假定想、要想成就這個佛的無上智慧,達到佛的究竟圓滿的果位的話,」下面說:「應該決定,」這個都是很肯定的,沒有什麼模稜兩可的,要求什麼?「求真善知識」。善知識還要「真善知識」。 2.《廣論》一開頭的時候,特別說明這個善知識非常重要。不但一開頭,而且到最後他又說明,說你把前面那個基礎統統建立好了以後,然後你決定要走這個路,那時候金剛乘;那個時候真正要去走的話,那個善知識尤其重要,比前面還要重要。 3.《華嚴經》裡文殊菩薩在一開始,就說明了修行的總綱,「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而《廣論》裡也明確指出,任一善行、任一功德,乃至最後成就一切智智,皆依善知識而生出。真正的善知識是要引導我們一步一步往上跨,最後走大乘道成就佛果。 4.但是,如果我們對於善知識起凡庸想,把善知識看得很平凡,就跟自己差不多,是不可能得到任何佛法上的利益的。所以應該像承事諸佛菩薩一樣,依止親近眼前這一位善知識。 5.如何決斷是「真善知識」而非惡友或假善知識?可從觀察善知識的德相——是否有戒定慧三學的功德、是否能夠先調伏自己等。如果隨便遇到一個善知識,未先觀察就靠過去,若對方是假證德名者,則全無所益。 6.善知識會因應我們的需要,化成不同的模樣來教化我們。然而我的能力淺薄無法判斷,因此自己須要先做好弟子相。一個具相的弟子,即使自己未尋找善知識,善知識也會主動找到弟子。 ~大覺晨曦編輯部~
1.說這個善財童子啊,是往昔已經多生多劫積了很多的無量無邊的善根,他這個福智的資糧啊,已經有了相當的積聚,障礙是已經是完全淨除。 2.善財童子所處的地位,叫十信滿心。在我們中國的祖師當中,具足這個條件的沒有幾個。他已經有了這個條件了,然後再去,那個時候文殊師利菩薩告訴他:「欸,你真正要學這個的話,還需要接近善知識哦!」 3.我們可以回過頭來自己想一想:我們現在什麼地位?什麼身分?我們說要修學佛法,假定我們自己想,我們具足了這個條件以後,會不會再低聲下氣地,千辛萬苦地去找那些善知識啊?恐怕不一定! 4.我們雖尚未到十信滿心的程度,但我們有隨順的暇滿人身,遇到了善知識,又學到了具傳承的道次第。如果能認真聽善知識的話,在因位上努力發露懺悔,把不如理、不相應的部分懺掉。障礙一旦淨除,又有善知識加持,聽聞當下就很容易隨轉,然後再依法如理行持六度四攝,成佛就並不遙遠。 5.但我們之所以很難上進,是因為我們內心其實並沒有真正地希求善知識。比如我們在對境遭遇痛苦的時候,會習慣性地怪罪外境,然後用自己的方式、世間的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會立即現起善知識的教授,當下皈依祈求,並用善知識承許的方式解決問題。 6.事實上,我們能突破困難走得上去,完全是靠善知識。所以對境當下,更要有對善知識的希求心。只有在平常的心續裡種下依師的因,未來達高位次時,才能很自然地依靠善知識的力量走上去。但善知識引導我們時,有種種的善巧方便,不是我們目前能夠理解的,所以唯有順著善知識的角度聽話、思惟,才能幫助我突破困難,求得一切智智。 ~大覺晨曦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