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8 認識了解之後,要照著去做

1.做好聽聞軌理, 要比平常的狀態專注,而且要深刻地思惟: 我們平常外緣太多,容易散亂。所以聽法時,必須抖擻精神、全力以赴。準備好自己的狀態,要更專注,注意老師師父的聲音,注意他們所要引導的內涵,順著法義觀心,才能照見無明闇覆,才能更深刻地思惟。 2.善知識宗旨把握得很清楚,為了自他離苦得樂而說法: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論?不是在這裡瞭解一點意思,只是使得我們口頭談話的時候覺得:欸,好像有什麼好講。不是!讓我們有這個認識,了解了照著去做,使得我們也能夠從充滿種種痛苦的染汙之身,最後得到這樣圓滿的佛陀的這個身體,所以它簡單的意思就是這樣。 3.學習《廣論》應有的態度: 《廣論》是三藏十二部內涵的總攝,在學習時宗旨要把握清楚——為了自他究竟成佛,我們必須把廣論學到內心,必須徹底通達認識道次第內涵。有了圓滿的認識後,思惟了解內義並化為行持,才能轉化無明闇覆。而不只是為了了解一點意思,或當聊天話題,也不是只了解佛法名相、多積累異類文詞而已。 4.佛陀「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的語功德: 「佛陀能夠成就圓滿——滿足地成就一切眾生的希願!他們這個願望,最難能可貴、稀罕的他們的願望之處,這個就是佛陀的話。 」而我語業的現行,不是戲論——喜歡說笑話,打聽消息、傳播是非;就是諍論——將矛頭指向別人,批評他人過失等等。這些不僅是在浪費自他生命及暇滿,還可能落入兩舌、惡口、妄語、綺語等過失當中。實在沒有太多意思! 5.善知識抉擇以精闢的文字及簡單的對比方式來說明佛功德: 善知識以祂的悲心和智慧,用很精闢的文字,以簡單的對比方式來凸顯我們和佛陀之間的明顯差異。使我們生起嚮往,而想去聽聞思惟,然後照著了解的去做,才有可能成就佛身。

Comments Off on 2018/09/28 認識了解之後,要照著去做

2018/09/27 力避戲論諍論,成就清淨語功德

1.學廣論是為了轉痛苦染汙之身為清淨所依身: 我為什麼要學這個論?不是在這裡瞭解一點意思,使我們口頭談話的時候覺得:欸,好像有什麼好講。不是為了這個目標學論的!讓我們有這個認識,了解了之後,要照著去做,使得我們也能夠從充滿種種痛苦的染汙之身,最後得到圓滿的佛陀的身體,所以它簡單的意思就是這樣。 2.沒有「照著去做」因而易犯的語過失: 透過對比佛陀「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的語功德,我們會發現自己在談話中容易犯種種不如理的過失。比如,我們學了廣論,往往了解了一點意思,就滔滔不絕地給人家去講,或者很多人自覺知識淵博去演說。此外,我們開起口來,高興的時候就是戲論,不高興的時候就是諍論,實在沒有太多意思! 3.戲論與諍論是我們語業的現行: 所謂戲論,就是沒有什麼意義的言論,大家說說笑笑,但實際上無法在生命中生出很多的善,無法出生很多前所未有的功德,也無法去除他有情的痛苦,無法對身心產生饒益。戲論對我們的生命是一種浪費、是一種需要改變的習慣;而諍論即是認為自己的觀點比較正確、犀利和深刻,因此對方若不隨順自己的觀點,就會感覺不服氣、受不了、想要提醒別人,甚至會生氣。這時其實已陷入粗猛的煩惱中了。 4.「照著去做」的三個正面行相: 要避免語業的過失,就要根據學習廣論得到的認識「照著去做」。所謂「照著去做」,即是認真如理思惟什麼樣的話語對自他的生命是有意義的,什麼樣的話能夠對身心產生饒益,能在自他的生命中出生很多的善、出生很多前所未有的功德,能種下樂因,去除他有情的痛苦。一旦了解之後照著去做,我們就可以從染汙之身逐漸變成清淨的成佛所依身。 5.師長的清淨語功德: 師長雖然平常話不多,但一開口就是如理而言,不管別人的看法如何都會依照正理來抉擇與說明,完全不怕得罪人。遇到言不及義的時候,師長一句多的話都不會講。要認真思考和對比我們的現行和師長的語功德,用正確的心態學廣論。

Comments Off on 2018/09/27 力避戲論諍論,成就清淨語功德

2018/09/26 對比有漏無漏之身,才知需勤皈三寶

1. 認識無漏與有漏的差異: 佛陀在這麼不可稱數的時間裡,不論心念、身體、思想和言語,都在造集非常非常純淨的善業,到達圓滿的程度,沒有苦因,所以他是「無漏」的;而我們的身是有苦因在裡邊、是痛苦的本,會出生很多痛苦的,所以叫「有漏」。「有漏」即我要面對的現實狀況。 2. 對比有漏無漏,看出現狀的不理想: 做過對比,才知道我的現狀並不好。即使沒有苦痛也並不表示永遠會如此。透由佛陀和教典的引導,讓我們看到事物的本質都是無常,生老病死一直在威脅著我們,身邊的一切,乃至生命都可能在瞬間失去。 3. 看清楚自己的現狀,才會尋求皈依: 所以唯有看清楚現實,瞭解我這有漏之軀,是痛苦的根本,才會想要去禮敬、去瞭解佛陀的身體有什麼樣的功德;想要瞭解到底佛陀是怎樣成辦的這些功德的。因為只有禮敬、皈依沒有痛苦、無漏圓滿的佛陀,才有機會去除我的痛苦。 4. 師父應眾生根性說法之功德: 雖然各論點中有許多對「有漏」和「無漏」內涵的描述,而師父對初學的我們卻只講「有漏啊!是痛苦的本」。從而引發我向內思惟、去比對,發現我與佛菩薩的差異。進而瞭解若不皈依,痛苦的本就去不掉。師父用這樣有力的理路,觸動我的內心,回覆了我那個心裡耽著於現狀、不想未來、短視的一種價值觀。這就是師長的說法功德。 5. 皈依能去除痛苦、得解脫、速成佛: 例如《攝分》在皈依勝利中說「獲大清淨」,因為皈依包含戒定慧三學,所以能得到解脫;此外「速能成佛者」,透由皈依則能達到跟佛陀一樣的境地,去掉痛苦,完全在大樂裡;《入行論》也是從死苦角度說明,死主來臨時,我睜大凸怖眼尋求救護,此時僅三寶能做我的依怙。所以我們也要皈依三寶勤懺悔業障,依靠佛陀得救護與種種勝利。

Comments Off on 2018/09/26 對比有漏無漏之身,才知需勤皈三寶

2018/09/25 皈依去除痛苦的根本,才有更快樂的存在

1. 覺得自己好好的,就不會想要皈依: 「我好好的,為什麼要皈依祂?」這是一種現狀,這個「好好的」,就是沒什麼事情,好像沒有什麼危險,沒有什麼不愉快的感覺,它是不需要再去強烈地改變生命、在現在的狀態中滿足的一個狀態,對不對?提出了這樣的一種——注意——現狀和心態,是不需要佛法的,是不需要佛陀來幫忙自己的,為什麼?因為自己好好的。 2. 但我們真的是「好好的」嗎? 「我好好的,為什麼要皈依祂?」但我們的好是哪種好?一則,因為「我無始劫來造了種種染汙之業,我這個身體是有漏的,是痛苦之本。」現在感覺「好好的」,只是痛苦還沒有那麼強烈地顯現罷了;二則,我們認為的好,不過是因為我們不瞭解標準,不知道還有更好的,所以得少為足;此外,我們這一生好的受用,是前世努力學佛得來的;此生若不學佛,則來生堪憂。 所以我們要皈依。只有皈依,痛苦的根本才能去掉,才會有真實、究竟的快樂。 3. 不去想就不痛苦,覺得很安樂: 那你說:與生俱來的這些東西痛苦嗎?不想的時候是不痛苦的,覺得很安樂,尤其是年輕、健康、精力充沛,是感覺不到痛苦的潛伏性和威脅性的。 4. 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不想的時候是不痛苦的,覺得很安樂。」這就是我們的死症。所以善知識會引導我們,讓我們看到潛伏性和威脅性的痛苦。提前瞭解痛苦、規避可能的風險,就能防範於未然。同時,透過皈敬佛陀,讓我們看到標準與理想,看到現實的缺陷,能動心意,啟發志向,就不會再耽著於現世的安穩。 5. 歸敬佛陀,成為佛陀,這就是我們皈敬的理由: 佛陀無量無邊劫以來造種種的善淨之業,已經達到圓滿的程度。所以以這一種善法所感得的圓滿的這個身體,是最好的、無漏的。所以這個才是我們真正的要歸敬的。我們歸敬也可以得到了相應的好處,最後我們也可以達到佛這個程度,這就是我們最後的目標。

Comments Off on 2018/09/25 皈依去除痛苦的根本,才有更快樂的存在

2018/09/24 有漏為痛苦之本 ,所以必須要皈依

1. 我為什麼要皈依釋迦世尊: 「我,我好好的,我為什麼要皈依他?」欸!我這個身體是有漏的,是痛苦之本,那麼佛陀不是。為什麼他不是,我是呢?我是無始以來造了種種的染汙之業,佛陀恰恰相反,無量無邊劫以來造種種的善淨之業,已經達到圓滿的程度,所以感得圓滿的這個身體。 2. 如果認為自己「好好的」,就不需要佛法: 「好好的」,是一種現狀,就是沒什麼事情,好像沒什麼危險,沒什麼不愉快的感覺,不需要再去強烈地改變生命、在現在的狀態中滿足的一個狀態。這樣的一種——注意——現狀和心態,是不需要佛法的,是不需要佛陀來幫忙的,因為我們認為自己好好的。 3. 無始劫來造染汙之業,我們有漏之身是痛苦之本: 但師父直接說:「這個身體是有漏的,它是痛苦之本。」因為「我無始劫來造了種種染汙之業」,故而我們的身是有苦因在裡邊、是痛苦的本,它會出生很多痛苦的,所以叫「有漏」。比如身體會病,寒熱一觸及,會痛苦、會不舒服;最可怕的,身體會死亡!那些痛苦只不過是還沒有那麼強烈地顯現罷了。 4. 無量劫造集純淨善業,佛陀身體沒有任何痛苦: 而「佛陀不是」。佛陀的身體完全沒有任何的痛苦,為什麼呢?因為他沒有造就種種染汙之業。「無量無邊劫以來」,佛陀的心念、身體、思想、言語,都是在造集非常非常純淨的善業,已經到達了圓滿的程度,所以他是無漏的——就是沒有苦因在裡邊的。 5. 將理想與現實對比起來,瞭解必須得皈依: 這樣的對比就像白晝與黑夜一樣,對比之下,我們就不能說:「我好好的,為什麼要皈依?」因為有漏啊、有痛苦的本哪!所以必須得皈依。所以用非常非常有力的理路,回覆了那個心裡耽著於現狀、不去想未來、很短視的一種價值觀吧! 6. 強烈的衝擊會推動我們去思考: 在這樣的衝擊下,就會推動我們去思考、去觀察。所以在師父的這種引導下,我們向內心觀察的時候,我們會發現這是能動心意、是會觸動內心的一種開示。

Comments Off on 2018/09/24 有漏為痛苦之本 ,所以必須要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