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3 刻意練出感恩心,振奮內心、改變世界、生起法的證得

1.感恩逆境,因為其是生起證得必不可少的助緣: 我們都渴望生起道次第的證得。能幫我們生起證得的,首先是善知識的教導。但在有了正確的認識,內心上實際去操作時,還要一個必不可少的助緣——透過境界歷事練心。並且逆境會促使我們以更大的心力去祈求、皈依,去扭轉心的方向性。所以要感恩逆境。 2. 感恩心要從平常就開始按次第練起: 當別人打你、罵你、毀謗你、搶你、偷你、傷害你時,你還能對他生起感恩心,需要我們從平常就開始練起。練習的次第首先是看到顯而易見的恩德,然後是看到由觀察可見的恩德,最後擴大至看到逆境之恩。我們要在每天的生命中很認真地刻意練習感恩心,並且最好還能每天計數。 3. 透由感恩心改變世界,我們的心具備影響這個世界的力量: 感恩心不是說一說就有的,這是靠練。朝這個地方造業,造久了,心中有一種習氣,遇到什麼事都會從感恩的角度去考慮。當感恩心充滿我們的生命時,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恩洋溢出去,就會感染他人,讓周邊的人感到幸福、快樂、與有榮焉。正因為心與心是會互相影響的,所以即便我們看似力量渺小,但依舊可以透由訓練、培養自己的感恩心來影響這個世界,讓世界變得更好。 4. 當下練習感恩心,從抱怨的坑裡爬出來: 不停感恩,周邊的人與世界會變得越來越好;不停抱怨,世界也會改變。種什麼得什麼,送出去什麼回來什麼,這就是業果的思路。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想要的始終不出現,不想要的接踵而來,實際上是掉到抱怨的坑裡了。與其怨天尤人,不如當下練習感恩心,去感恩身邊那些看似稀鬆平常、理所當然、顯而易見、視若無睹的恩德。然後幸福就來了,就從坑裡出來了。 5. 有了感恩心,就不會孤獨、頹喪,心就會振作起來: 不斷刻意練習自己的感恩心,訓練到後面,就會發現所有的一切都是要感恩的。但其中,最應該感恩的是佛陀、是宗大師的教法、是把大師教法帶入我們生命的善知識,因為他們拯救了我的生命。當一個人有了感恩心,就不會孤獨、頹喪,心就會振作起來。

Comments Off on 2018/09/23 刻意練出感恩心,振奮內心、改變世界、生起法的證得

2018/09/22 瞭解佛陀功德,得圓滿的皈依

1. 正確了解聽聞的目的: 正確的應該是聽聞了之後,進一步了解了,把所了解的接著去驗證,這才是我們聽聞的目的。一旦搞錯了的話,就會聽了很多非常高的標準,在心裡眼界特別高,拿這樣的標準去看待別人,或者看待世上的事情,就會造成由於了解了更多之後,產生跟境界不相容,會產生痛苦。 2. 修行最重要的是「向內調伏」: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向內調伏」——把聽聞來的道理、見解拿來比對自心、向內調伏。那麼對待他人,要用一個非常恭敬的、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種種。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扭曲了聽聞的目標,在聽聞後能如法而行,生命才能離苦得樂。 3. 從身、語、意三部分讚美佛菩薩,有特殊意義: 「俱胝圓滿妙善所生身,成滿無邊眾生希願語,如實觀見無餘所知意,於是釋迦尊主稽首禮。」這是我們本師釋迦牟尼佛。他分成三部分——身、語、意,總括起來就是這個。假如說我們要給別人介紹一個人,或者讚美一個人,其實很少會這樣分的,但經典裡讚美佛菩薩是分身、語、意的,可以想見當初修行的時候,也是別別成熟為這樣的功德。 4. 了解之後再去皈依,就可以馬上得到殊勝的好處: 師父非常非常地期待我們,要詳細地去瞭解釋迦佛還有所有佛陀的功德,瞭解之後再去皈依,就可以馬上得到殊勝的好處。因為信佛並不是信一個什麼好像可以安排我們命運的那種。而是走向佛陀就是成滿自己殊勝好處的這樣一條路,是對自己好的。並不是說你一定要去多崇拜佛陀,而是怎麼樣能夠自己得到好處。所以這也是再再地彰顯了佛法對身心真實的饒益。 5. 善巧的善知識會一直讓你心懷期待: 在講到〈皈敬頌〉的時候,師父就講到了皈依,會讓學的人很嚮往學習後面的部分。所以一個非常非常善巧的老師、善知識,他會一直讓你期待著後面還有多少美好,因為這條路就是離苦得樂、從樂走向樂的一條路。所以講一個部分就埋下一個伏筆,讓我們期待:啊!後面還有什麼?後面還有什麼?有很多很多驚喜的發現在我們的未來等待!

Comments Off on 2018/09/22 瞭解佛陀功德,得圓滿的皈依

2018/09/21 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正知見

1. 效學善知識,珍惜學習的時光: 「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習《廣論》的時間,還是非常珍惜這樣的時刻!」比對上師珍惜研討的心情,會發現自己無法珍惜此刻。分析背後的原因,皆因我沒有念死、不提正念,故而常以世間方便當藉口。但看到落差應該要高興,因為這之間的差距就是我要學習之處。有了目標,按照次第,我就可以一步一步走上去。 2.修行要常常思惟三個問題: 我們為什麼要修行呢?是什麼理由推動著我們一定要修行呢?那麼如何修行?在修行過程中的對和錯、結果、驗證等等,這些都要聽聞教典,在理論上先瞭解,然後再付諸實踐。所以正確的應該是聽聞了之後,進一步瞭解了,把所了解的接著去驗證,這才是我們聽聞的目的。 3.建立、驗證、提持正知正念: 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正知見,而我們所學就是幫我們建立正知見。所以,我們聽聞後,第一步要先確認自己聽得正不正確。得到正知見以後,以這個正知見的標準去檢視我心續的狀態,即能驗證我是否具備正確的了解,以及能否以經典上面所說的去行持。若我們能隨時提持正知正念,所造集的就都是善業,自然就不用擔心未來。 4.修行一旦搞錯,法鏡外照,就跨不上去: 我們聽聞了很多非常高的標準,應該要拿來期許自己,並策勵自己當下努力前行,而不是拿去要求別人。否則就會變成自己在心裡眼界特別高,拿這樣的標準去看待別人與外境,法鏡外照,生起慢心,跟境界不相容,乃至觀過念怨,產生痛苦。 5.修行最重要的是向內調伏: 所以修行最重要的是「向內調伏」——把聽聞來的道理、見解拿來比對自心、向內調伏。那麼對待他人,要用一個非常恭敬的、寬容的心態,去面對人生的種種。如果這樣的話,我們就不會扭曲了聽聞的目標,在聽聞之後能夠如法而行,我們的生命才能離苦得樂。

Comments Off on 2018/09/21 修行人最重要的,就是正知見

2018/09/20 修行最重要的是「向內調伏」

1. 修行要按照聞思修的次第開始: 是什麼理由推動著我們一定要修行呢?那麼如何修行?在修行過程中的對和錯、結果、驗證等等,這些都要聽聞教典,在理論上先了解,然後再付諸實踐。所以師父常常強調修行真的要從聽聞佛法開始,也就是按照這樣一個聞思修的次第開始。 2.反覆策勵自己,聽聞正確則會向內調伏: 聽聞並進一步了解後,要把所了解的接著去驗證——就是把聽聞來的道理、見解拿來比對自心、向內調伏,這也是修行最重要的部分。若能如此,面對他人、面對人生的種種,就會產生一種非常恭敬寬容的態度。也就不會扭曲聽聞的目標,生命才能離苦得樂。 3.聽聞錯誤則法鏡外照而產生痛苦 : 可是一旦搞錯了的話,就會聽了很多非常高的標準,在心裡眼界特別高,拿這樣的標準去看待別人,或者看待世上的事情,就是我們平常講的法鏡外照。這樣就會造成由於了解了更多之後,產生跟境界不相容,會產生痛苦。 4.萬法都是自己業力的呈現: 修行的關鍵是我們要了解到,萬法都是我的心識所顯現,是我業力的呈現。所以發生問題,與其怪別人,不如調伏自己。因為怪完別人,問題還是在。但業若改了,境界就會改變。所以師長要我們多拜三十五佛懺、多誦般若經,當我們的心改了,業就改了。 5.看到「善知識將護有情心」的用心: 從老師的開示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師父對我們每一個弟子的用心。事實上,善知識每一剎那都在「將護有情心」,透過講解,細緻地引導我們每一處的心相,把廣論總體的意趣及師長功德「巧便送入所化心中 」,善巧地守護、增廣我們的善根。 6.永不放棄學習,迴向廣大聞思: 事項多、煩惱多,又很想解決痛苦的時候,要將所做一切功德,迴向自己能有機會廣大聞思經論,深入了解苦因。待因緣福報成熟時,聞思經論的機會便會源源不斷地出現。即便感覺暗無天日,只要不放棄想學的這顆心,終有一天一定能做到持續聞思。

Comments Off on 2018/09/20 修行最重要的是「向內調伏」

2018/09/19 祈求佛菩薩,快捷改變內心

1.依傳承禮敬佛菩薩能得吉祥: 「南無姑如曼殊廓喀耶」,講論的善知識們、寫論的佛菩薩們,都是依照著這樣的傳承禮敬佛菩薩。我們學的人也要依著傳承、遵守傳規,會比較吉祥!所以研討之前,大家就要有一個殷重的祈求。 2.透過祈求看到三寶功德,不驕傲自大: 祈求,必須用自己的生命去實踐後,才能體會到什麼叫加被和除障礙。此外,祈求能幫助自己在做事做得順時,不驕傲自大!因為知道這是上師佛菩薩的加持,不是單憑自己的力量。 3. 主動對師長啟白才不會空轉白忙: 當上師三寶不在我面前時,我要做祈求。有機會在善知識面前時,則要主動啟白,啟白自己遇到的困難並回報修習的狀況,希求獲得教導與指點。有善知識為我揭示可修的要旨,才不會白忙。 4.一切美好,源於善知識的攝受和引領: 凡事沒有上師的加持,不可能成功。般若經上那些尊者有什麼領悟,都是乘佛加持;我心中的任何理解,也都是靠善知識加被;能瞭解祈求對生命是何等重要,更是透過學習論典、透過善知識講述。所以一切的美好,都源於我們有善知識的攝受和慈悲的引領。 5.透過祈求,佛子雖逢難,善增罪不生: 即使我們所做的事情在事相上無法成功,也不能輸掉內心。也就是無論何種境界現前,必須保證我們內心去造集善業。即使被對手逼到走投無路,也要向善知識、向佛菩薩祈求。 6.祈求要靠練習,練習到跟佛菩薩產生親近感: 遇到困難時,有一條路,就是祈求。透過祈求能讓內心平靜,從而增長慧力,使我們可以站在師長的角度觀察問題,所以可能靈光湧現,突然看明白。但祈求要經常練習,要練習到跟佛菩薩有種親近感,甚至比親人、比周遭的人還要親密。

Comments Off on 2018/09/19 祈求佛菩薩,快捷改變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