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8 皈敬文殊,歸向智慧,跳脫輪迴

1. 廣泛地聽聞,了解字義: 尊重就是「上師」的意思,是對老師的一個稱呼。「尊重」在《四家合註入門》裡也有解釋,它是上師、尊重和堅穩的意思,堅穩就是很深邃、很莊嚴。在《攝類學》裡也提到「喇嘛」,「喇」就是「上」,因為功德至高無上,所以稱為「喇」;如同慈母一樣悲憫一切有情,所以稱為「嘛」,翻成上師、善知識,一旦廣泛地聽聞,就不會讓我們由於一個名詞不了解,而去曲解它的內涵、造成很多的誤解和沒必要的一些擔憂。 2.文殊菩薩是智慧的代表,能夠跳脫輪迴的苦楚: 「妙音」是文殊菩薩,代表智慧。由於我們沒有通達無自性的智慧,一旦我們懂得禮敬、去追隨這樣的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薩,懂得去聞思修教典,就可獲得不可思議翻轉輪迴的智慧、空性的智慧,把愚癡翻為智慧、痛苦翻為涅槃,翻為生生世世饒益眾生的偉大的行為。 3.文殊菩薩多生為我們的依怙、引領和光明: 文殊菩薩已經不知道多少生來成為我們的依怙、成為我們的引領、成為我們心中的光明。所以,再次地看到宗大師在「論前歸敬」敬禮尊重妙音的時候,還是心裡滿溫暖的吧! 4.用心去「敬禮尊重妙音」,來翻轉我愛執、自性執: 師父引領我們追隨智慧、追隨文殊菩薩,開啟追隨善知識、《般若經》。乃至從《般若經》流淌出來的很多祖師所造的這種極其透徹、精闢的論典,來翻轉我們心中對於種種境界所安立的我愛執、自性執等等。 5.翻轉由愚癡導致的一切痛苦的因和果: 師父引領我們走近文殊菩薩、光明和智慧,走進論典、經典、和佛菩薩偉大的心;學會去歸敬文殊菩薩、歸向智慧,翻轉由愚癡導致的一切痛苦的因和果。

Comments Off on 2018/09/08 皈敬文殊,歸向智慧,跳脫輪迴

2018/09/07 以至誠恭敬心,走進文殊菩薩的心

1.以恭敬心走進文殊菩薩的心,是上師對我們的策勵: 「敬禮尊重妙音」,「敬禮」就是皈依,一心恭敬地禮拜;「尊重」是上師,「妙音」是文殊菩薩,代表智慧。一旦我們懂得禮敬文殊菩薩,懂得去追隨這樣的智慧、懂得去聞思修教典,獲得這樣的智慧,不隨順於以無明為罪魁禍首的整個輪迴世界的苦楚。我們將把愚癡翻為智慧、痛苦翻為涅槃,翻為生生世世饒益眾生的偉大的行為。 2.恭敬上師三寶,是佛法的根本: 「敬禮」的核心是恭敬、專注。你能有幾分恭敬心,就能與上師三寶相應幾分,就能受益幾分。但事實上,我們的心距離上師三寶很遠,面對諸佛菩薩時,內心的真實相狀可能是散漫、沒感覺。所以,我們要在生命中不斷淬煉對三寶純淨的恭敬心,並把這份恭敬心生生世世實踐下去。在這樣實踐佛法的過程中,我們會逐漸真實地體會到對文殊菩薩、上師三寶無量生的這份感情。 3.我們與宗大師、文殊菩薩有著多生多劫殊勝的因緣: 在我們生生世世的輪轉中,文殊菩薩已不知道多少生成為我們的依怙、引領,與心中的光明。我們能值遇並堅持學習《廣論》,能聽聞到甚深般若波羅蜜多,一定是累積了多生多劫的善根,與宗大師、文殊菩薩有多生多劫殊勝的因緣。因此,我們這一生要繼續好好學《廣論》,要跟著善知識一輪一輪不斷地學,乃至一生又一生不斷地串習下去。不斷長養我們與文殊菩薩、傳承祖師相應的習氣,乃至後世一值遇教法就能速疾相應。 4.發願聞法,深入經典。在自心長養諸佛菩薩的智慧: 想要趣入文殊的智慧,生命過得有意義,最好的方法就是聞思教典,在自心長養諸佛菩薩的智慧。因此,若有機會聞法,一定要珍惜因緣,承接師長的傳承。如暫無機會,亦要好好發願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以護持他人聞法的功德作為聞思修慧的正因。 5.清淨的講說軌理,都有經論的依據: 清淨的講說和聽聞軌理非常重要。具有清淨傳承的善知識講經說法時,解釋都會非常詳盡且有明確的經論依據。因為他們都是在如實了解經論內容後才講說的。否則很容易因個人的偏見和執著,對經論產生誤解甚至毀謗。所以在學習時,一定要廣泛聽聞,才能了解佛法的義理,不至產生誤解和沒必要的一些擔憂。

Comments Off on 2018/09/07 以至誠恭敬心,走進文殊菩薩的心

2018/09/05 整理一 深入思惟皈依二因起大恭敬

1.端正聽聞動機,走最好最快的路: 宗大師教法的特色,是先要對佛法有正確圓滿的認識,然後再抉擇出一個最好的目標和最好的一條路一生取辦。我的聞法動機就要結合這一點,為利益無邊有情,一定要證得大覺的佛位,因此我必須去圓滿了解如何是成佛的因,以這樣的動機來聽聞佛法。 2.深信佛語功德,發願得圓滿認識: 雖然我目前聽聞的只是廣論某篇章或某經論的段落,但由於佛陀「以一言音答一切問」的語功德,佛語的任何一個字,事實上都涵攝了整個佛法的內涵。所以我可以發願,透過眼前看起來好像是局部的學習,得到對佛法全面完整的認識。聞法時,要把這樣的動機放在心裡,去發願! 3.上師開示中,特別提到:培養恭敬的要訣就是心裡要想很多: 當心沒有其他的所緣,專注聽聞時,應該是跟佛法相應的時候。但若未經訓練,很難真正持續專注恭敬地聽聞,所以要刻意去訓練。而訓練的要訣就是你心裡要根據所聞的法義去思惟。師父此處開示中有說到敬禮就是皈依,所以可以沿著皈依二因的方向,結合我們此前聽聞的法義,不斷思惟師長三寶的功德及輪迴的痛苦。 4.隨著思惟的加深加廣,恭敬的層次也會遞進: 佛菩薩的功德與我們在輪迴中的痛苦是正相反的,所以思惟我們在輪迴中的痛苦的反面就是思惟佛菩薩的功德,反之亦然。透過這樣反覆聽聞、思惟,就可以讓皈依二因交互增長。隨著思惟程度的加深加廣,恭敬的層次也會有所遞進。同時,當我們深入聞思佛菩薩的功德,產生深忍樂欲時,淨心為信,內心的煩惱就會慢慢淨化、調伏,達到寂靜的狀態。 5.發掘過去相應的經驗來幫助修行: 上師有教導我們去回憶過去曾有過的發自內心恭敬的經驗。結合聞思的努力,同時把這種經驗提起來,能幫助我們培養發自內心的恭敬心。尤其是佛法修行的體驗,只要有成功一次,以後照著所聞思的內涵去思惟串習,就很容易讓它再次現行。

Comments Off on 2018/09/05 整理一 深入思惟皈依二因起大恭敬

2018/09/06 敬禮尊重妙音,追隨智慧翻轉輪迴

1.透由師長引導,釐清定義範圍與界線: 「敬禮」就是皈依!一心恭敬地禮拜。「尊重」是上師,有尊重和堅穩的意思,堅穩就是很深邃、很莊嚴。「妙音」是指文殊師利菩薩,因為淨除了煩惱的粗暴,所以稱為「妙」;因為他具足六十韻音語,所以稱為「音」。 2.文殊菩薩是我們多生的依怙: 在論前歸敬到文殊菩薩的時候,是否有一種很親切的、很熟悉的感動?因為在我們生生世世的輪轉中,文殊菩薩已經不知道多少生來成為我們的依怙、我們的引領、我們心中的光明。 3.禮敬追隨文殊,把愚癡翻為智慧: 一旦我們懂得禮敬這樣的智慧的代表——文殊菩薩,懂得去追隨這樣的智慧、懂得去聞思修教典,獲得這樣的智慧,不隨順於以無明為罪魁禍首的整個輪迴世界的苦楚。我們將把愚癡翻為智慧、痛苦翻為涅槃,翻為生生世世饒益眾生的偉大的行為。 4.依量調整自心,翻轉苦因苦果: 由於聽聞教典,讓我們更清澈地了解最正確的量,它就是智慧嘛!從一個無染、無漏的心裡邊顯示出來一個量,我們會去學習校對、聽聞這樣的量,在心中熟悉、記住,比對自心、調整我們的心,歸敬文殊菩薩、歸向智慧,翻轉由愚癡導致的一切痛苦的因和果。 5.看到師父生生世世引領我們的慈悲心意: 其實這一小段,就是師父生生世世引領我們的一種慈悲的心意。師父希望透過這樣一個簡潔的介紹,讓我們能夠再度會遇文殊菩薩,以及他偉大、不可思議的智慧。引領我們走一條路——追隨智慧、文殊菩薩,開啟我們生生世世追隨善知識、《般若經》乃至論典,來翻轉我們心中對於境界所安立的我愛執、自性執等等,真是一個光輝的開始!

Comments Off on 2018/09/06 敬禮尊重妙音,追隨智慧翻轉輪迴

2018/09/05 整理二 : 專心依仰,必無不救

1.會受苦是因為有惡業: 被深深傷害時要能相信因果,一定要把平常聽到的業果道理拿來思惟。當對方來傷害我時,我之所以會真正受苦,是因為我自己以前的惡業所感。如果沒惡業,什麼人來傷害你,你都不會受苦。 但對方造作了一個傷害別人的業,這個業最後會回到他身上感果,讓他受苦。反之,我幫助別人,他能被幫起來,是他過去的善業感果。而我造了一個幫助別人的善業,這個業也會回到我身上感果,讓我得到快樂。所以當你被深深地傷害時,不要放棄要做一個好人的理想。那才是真正離苦得樂之因。 2.「專心依仰,必無不救」: 師長佛菩薩對所有眾生當下的起心動念,及其三世所有的業相都是現量證知的,所以你當下祈求、憶念,師長佛菩薩當下就知道,當下就隨順我們的業感緣起,給予引導和加持。只是因為我們內心不熟悉怎樣緣到法義,對緣起變化的觀察不精準,所以暫時感受不到。 只要我們持續、恭敬地禮拜、祈求下去,一定可以感受到生命的轉變。 3.多做前行研討,也是作師所喜: 如果能力所及,同行間要儘量多做前行研討,然後再將自己的理解,對照上師對同樣這一段的師父開示的引導。這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的體會。而這也是老師在全廣開示中一再強調的方法。照師長歡喜的去做,與師長相應,做師所喜才能得到「近諸佛位,諸佛歡喜」等的依止勝利,那時候才談得上利益無量無邊的有情。 4.貼緊原文並非將發言侷限在當下章節的原文上: 研討時貼緊原文的特色,就是對師長開示的字字句句的勝解作意與希求恭敬,當碰到原文當中有一些不了解、內涵深邃的內容時,要透由這樣勝解作意的信心祈求加持,用自己曾經聞思過的經論,和師父、老師的開示,結合心續去理解它、思考它。並非僅將發言侷限在當下章節的文字上。

Comments Off on 2018/09/05 整理二 : 專心依仰,必無不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