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恩生敬,圓具學者相
依止法很重要,是即身成就的關鍵。身為弟子的為了成就依止法,就必需具下列學者相:正住、具慧、希求、恭敬。然而能依者在内心上能生起相應的這個量是不容易的。
依止法很重要,是即身成就的關鍵。身為弟子的為了成就依止法,就必需具下列學者相:正住、具慧、希求、恭敬。然而能依者在内心上能生起相應的這個量是不容易的。
1. 三十八攝頌把廣論整體道次第收攝爲38個偈子。每一頌都非常扼要地收攝了一個法類的修行心要。所以每天至少要能恭誦乃至觀修一遍。串習久了,變得堅固,遇到境界,不必特別思惟,相關法語就會在腦海映現。 2. 你始終這個圓滿的輪廓擺在腦筋裡不忘記了,所以你做任何情況的時候,欸,那個大目標擺在上頭,你不會弄錯,這是一個最重要的,不管你從哪裡走。 3. 而對我們眾生分上,由這唯一的方法,就是把這個諸佛的圓滿教授擺在這裡,讓你一直作為一個目標的話,你隨時隨地警惕自己的話,你就可以把這個圓滿的教法來策勵自己,淨化自己的執著。結果呢,一步一步地淨化,一步步地上升,達到最快速成就。 4. 三十八攝頌中,單單善知識一部分,就占了三個頌子。也可以說不管是在哪一個地位,這是最重要的一點,最重要的一點。你說開頭,開頭要善知識;中間,中間要善知識;後來,後來要善知識。 5. 我們欲生發菩提心、修習無我慧,乃至灌頂入密、快速成就,都要透過善知識。即便到了十地菩薩,也不能片刻捨離善知識。而善知識就是諸佛菩薩的現前化現,所以我們親近善知識時,應「於師須住佛想,故應做佛勝解。」 6. 依止善知識之前,若能先了解依師的勝利,就會有推動的力量,推動我們去追隨善知識;了解不依的過患,就能避免和善知識的違緣。而依止的方法分爲意樂和加行兩部分。
拜佛時要用一顆很真摯的心來拜,絕不是用一種很僵硬的、沒感覺的心拜佛。實際上,我們和佛菩薩應能產生非常非常深厚的情感。因為佛菩薩無時無刻不在救護我們,就如同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救難。
三十八攝頌把廣論整體道次第收攝爲38個偈子。每一頌都非常扼要地收攝了一個法類的修行心要。所以每天至少要能恭誦乃至觀修一遍。串習久了,變得堅固,遇到境界,不必特別思惟,相關法語就會在腦海映現。
透過師父的悲心,引導我們學習廣論,我們才有機會學習道次第、做好弟子相、親近善知識。先對道總如理如量的認識,然後走上菩提道,發大願心,一步一步深入,打好由顯入密的基礎,而不會去犯種種會讓修行空轉的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