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覺燈
1.禮敬的目的,是為了止息煩惱,領納加持,及通達論義。 2.學習的三個要訣:第一、熟文;第二、熟心相;第三、熟換所緣境。 3.一切的美好,都源於我們有善知識的攝受和慈悲的引領。 4.「不輸掉內心」即是無論何種境界現前,必須保證我們內心去造集善業。 5.所有的問題都出在內心啊,改變內心就可以了。 6.苦樂操之在我,所以要自己負責任,息滅惡業、廣造善業。
1.禮敬的目的,是為了止息煩惱,領納加持,及通達論義。 2.學習的三個要訣:第一、熟文;第二、熟心相;第三、熟換所緣境。 3.一切的美好,都源於我們有善知識的攝受和慈悲的引領。 4.「不輸掉內心」即是無論何種境界現前,必須保證我們內心去造集善業。 5.所有的問題都出在內心啊,改變內心就可以了。 6.苦樂操之在我,所以要自己負責任,息滅惡業、廣造善業。
1.支撐很多人的心,就對於說很多人的憂悲苦惱要擔在你的肩上。 2.所以,必須要在每件事發生的時候學會看積極面。 3.有的時候,感恩心就是積極本身。 4.感恩心怎麼出現?練!必須刻意地練! 5.因為如果不鎖定感恩,我們就會抱怨,因為生命中的苦真的太多了。 6.方向沒有錯誤,次第沒有倒亂,但還沒出現結果怎麼辦?繼續努力!
1.人身難得,佛法難聞。要珍惜垂手可得的教授。 2.懷著感恩的心,飲水思源。 3.論特別是講智慧的,能夠深辨名相。 4.佛法裡代表智慧的是文殊菩薩。 5.依止善知識,生命中就會出現教法。 6於聽聞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義,修習相續不生,慧力至極微劣之時,依福田力,是要教授。
1.走大乘道要慢慢學,要有歡喜心,不能急,否則容易著魔。 2.在著急的時候,要去觀察自己有沒有皈依的心? 3.如果沒有皈依,會越修越顛倒,法鏡容易變成照妖鏡。 4.靠著對上師三寶的信心,才有心力依靠論典,矢志不移地修改惡習氣。 5.暇身不是拿來享受快樂的,是拿來奮鬥、戰鬥的。 6.具足廣大資糧,般若才學得上去。
1.論是啟發智慧的,所以皈敬文殊菩薩。 2.由於具足了修治與救護的功德,所以是論。 3.通過深辨名相可以啟發智慧。 4.你我生命中最慘痛的痛苦是什麼呢?一定是生死啊! 5.要依次第,專注地研討現在的這段所緣,才會深刻。 6.《攝類學》每一句話都是趣入空性的直接因,在學習時,要結合心續,現為修行! 7.我們心中的起心動念,就在鑄造自己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