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6 覺燈
1. 你真正要學這個的話,還需要接近善知識。 2. 要順著善知識的角度聽話、思惟。 3. 為什麼不能上進?因為對境的當下,我是不希求善知識的。 4. 不要覺得自己離成佛很遙遠,要承許自己是菩薩。 5. 要希求障礙完全淨除。 6. 努力向善知識靠近,認真成就依止法。 7. 我們能走上去,完全是佛菩薩悲心所使。 8. 一切所有苦,皆由自利生。一切所有樂,皆由利他生。 ~大覺晨曦編輯部~
1. 你真正要學這個的話,還需要接近善知識。 2. 要順著善知識的角度聽話、思惟。 3. 為什麼不能上進?因為對境的當下,我是不希求善知識的。 4. 不要覺得自己離成佛很遙遠,要承許自己是菩薩。 5. 要希求障礙完全淨除。 6. 努力向善知識靠近,認真成就依止法。 7. 我們能走上去,完全是佛菩薩悲心所使。 8. 一切所有苦,皆由自利生。一切所有樂,皆由利他生。 ~大覺晨曦編輯部~
1.因為善根不夠,慢心又強,容易對善知識厭惡又容易得少為足。 2.五拘礙:顧戀其身;顧戀諸欲;樂相雜住;闕隨順教;得微少善便生喜足。 3.修學佛法最後一關很難突破,叫得少為足。 4.我們應像向日葵一樣,善知識怎麼引導,就跟著怎麼轉。 5.沒有一件我造作的惡業佛菩薩是不知道的。 6.我今皆於彼等尊前,發露懺悔不覆不藏。從此制止防護不造。 7.靠近每一顆心,要非常細膩,因為他就像天書一般。 ~大覺晨曦編輯部~
1.拜懺時要抱持這樣的一個決心:對今生、前生、無始生死以來,一切輪迴受生的惡業,我們今天都要把它懺了。不管我過去的日子過成怎樣,今天就要讓暇滿產生最大的意義!要趁暇滿人身時,要努力的繼續保有此生,乃至下一生的增上生,以避免墮到八無暇而障礙我們修學佛法。 2.一切惡業,不管是自作教他,或者見作隨喜,有諸佛世尊全部都為我作證。佛菩薩是悉知悉見的,想對衪覆藏是沒有用、沒有意義的。所以在懺悔時,要有一個徹底把惡業全部都罄盡無餘的一個鬥志。 3.懺其前愆,悔其後過。懺悔除了懺除已造惡業之外,更進一步是努力防護之後不再新造。否則一直懺悔,一直造,一直懺悔,那不是真心懺悔,所以要努力去做到從此制止,努力的去防護不造。這個造惡業的心要很小心的去防護它。 4.我們對自己造業有無多寡的判斷很侷限,也並不清楚,如小時候或學佛前惡業已造了很多但並不 知道。或因我愛執的緣故,對自己所造的想覆藏,不想全心依靠唯一能救我的佛菩薩。透過善知識的引導,回憶反省所造,慢慢地反省越來越深入、進而改變自己的等流習氣,會去注意自己身口意的造業,而防護它。 ~大覺晨曦編輯部~
1.文殊師利菩薩指導善財童子說:「若欲成就一切智智,應決定求真善知識。」這是總綱。下面,「求善知識勿生疲懈」,這第一個。「見善知識勿生厭足」,第二個。「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這是第三點。「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第四點。 2.「求善知識勿生疲懈」:整個看似辛苦尋覓善知識的過程,其實是在增《盛》弟子對善知識和法的希求心,能幫助弟子更迅速集資淨障。所以我們找尋善知識時決不要生疲懈心,不要覺得我可以依賴書本網路等自己學,不想依師。乃至善知識送上門來,還不一定願意。這都是慢心特別強,不具弟子相的表現。 3.「見善知識勿生厭足」:善知識會針對我們的根器,用很多善巧方便幫我們集資淨障,可我們學到一點,就覺得夠了;隨便做一點,就覺得麻煩得要命。但要求一切智智,一定要廣學多聞,從各方面集資淨障。所以見到善知識後,千萬不要覺得厭煩,不能得少為足。 4.「於善知識所有教誨,皆應隨順」:親近善知識的目的是向祂求學,得到圓滿的教法。所以必須要隨順善知識的教誡,先把教法建立在自己心中,聽懂、受用後再去行持。這樣一步步隨順善知識的引導,一步步往上跨,才是達到一切智智,求佛果必須要的條件。 5.「於善知識善巧方便,勿見過失」:因為我們根性不同,善知識會因材施教,用不同的方便淨除我們不同的障礙。但祂使用的種種善巧方便,不是我們所能了解的,只觀外相,我們甚至會覺得有問題。所以,千萬不可把善知識的善巧方便當成過失。 6.《瑜伽師地論》上面,說我們修學佛法有五重障礙(顧戀其身、顧戀諸欲、樂相雜住、闕隨順教、得微少善便生喜足)。前面這幾重,都是對世間放不下;最後一個,我們能把世間放下了,真正去修學佛法的時候,那時候有一個什麼啊?得少為足。 ~大覺晨曦編輯部~
在命運還能轉時,趕快淨化惡業! 1.我們所要懺悔的十惡業,乃至五逆重罪等等,這些惡業像吃進身體非常非常可怕的毒,一旦毒發,是不可收拾的漫長歲月。而這樣的苦並不是金錢、名譽地位,親眷有辦法解決的。能拯救我們出惡道苦、輪迴苦的,唯有佛陀! 2.我們所造的眾惡業是可以透過懺悔來拯救的。佛陀的示現教導我們善惡因果、無自性的道理;對已造的惡業只要加入不同因緣,果相就可以改變。所以我們要對著佛菩薩,懺悔乾淨所造惡業,不要讓它日後出生特別可怕的惡趣果報。 3.不管是對上師、三寶或有所違犯的律儀,都要在因位識裡就做取、捨。要觀察自己有那麼多不可思議的惡趣因,趁還沒結惡果前,要趕快去求救護,否則等到快死了,要墮惡趣了,眼睛凸出四處求救也無用。 4.仔細觀察我們的造惡現象,包括心裡傲慢、嫉妒、瞋恨,喜歡幹壞事等等很多惡習,一定是前邊延續下來的一個續流。今生會有做惡的跡相,是前生遺留下來的。而犯了惡業若不清除,會形成續流,此續流還會繼續在惑業中輪轉。 5.這犯惡業的續流在過去沒有被淨化過,如果現在還不淨化,那麼還等待何時? 精進用功的時間是非常珍貴的,趁我還有暇滿的時光,我的思惟力、行動還正常,就要趕快尋覓救護。這就是我拜佛的理由,是值得我拜,而且此刻就要拜佛。 6.所以在命運還可以轉,在我還可以用功的時候,在那些因位上的惡趣因還可以被淨除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相信佛語——佛說惡業是可以淨化的,《三十五佛懺》很多祖師都證明這是可以淨化惡業的。 ~大覺晨曦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