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8 菩提道次第是安樂道、速疾道

1.《菩提道次第廣論》把整個的圓滿的這個佛法的內涵分成這樣,那麼使得我們從凡夫第一步,有了這個正確的認識,然後你一步一步走上去的話,很快地就通過我們必須要走的這個次第。 2.要解脫的時候應該怎麼辦呢?它有一個特別的,說先要發像出離心,這個出離心三乘所共的,這個才是佛出世最重要的起步的地方。那麼你要得到那個出離的果的話,應該要學的所謂三無漏學是戒、定、慧。 3.如果不持戒的話,儘管說你有很高的目標,想一步一步走上去,你的目標是不錯,如果行持不相應的話,到那時候的話,你人身都得不到,乃至於墮落,你怎麼能修行呢? 4.三士道中,下士、中士都有岔路,只有上士是引導走大乘佛道,而門檻是菩提心。所以廣論對我們的引導是要先受菩薩戒走菩薩行。也就是先發菩提心,再修空正見,才能走上一佛乘。故下士、中士都是引導成佛的善巧方便,是上士的前行、支分。 5.出離心是三乘所共同的,是佛陀引導眾生出世最重要的起步。下士希求出惡趣苦,得人天果報;中士則出離生死輪迴,走出世間路;上士夫「由達諸法空,生悲眾生流,無邊巧便行,是勝出離行。」因不忍眾生輪迴受苦而求自他一切有情的解脫,所以他有出離心,而且是勝出離心。 6.除了宗大師的廣論,後續格魯許多祖師大德們也寫了相關道次第的論著,從不同的角度來補充、引導不同根器的眾生。在這些著作中,祖師們以他們修證的經驗,很直接的印證了菩提道次第是一條安樂道,是一條速疾道。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18 菩提道次第是安樂道、速疾道

2018/01/07 覺燈

1. 死亡像一隻爪子很利的巨鳥,已經徘徊在我們身邊了。 2. 除了生死的現象之外,還有另一種現象的存在,就是涅槃。 3. 人類最大的痛苦就是死亡。 4. 死亡給人造成的破碎性的痛苦很難想像。 5. 人從很年輕的時候就要準備應付死亡,否則死亡來臨時怎麼逃得過。 6. 即便暫時無法滅除死亡,但至少要有一個心情應對,不要被死亡打垮。 7. 研究無常的現象,對我們的生命是很吉祥的。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07 覺燈

2018/01/07 應經常去思維死亡的問題

1、早在接觸佛法之前,死亡問題就一直盤旋在老師內心,以致連上學都不太能夠專心。即便大家普遍覺得死亡是不可能擺脫的。但老師一直在思維,死亡是否真的是所有生命都得面對的?並且始終沒有放棄去尋找,有沒有超越死亡這種現象的生命的存在? 2、抱著這樣的心情,老師遇到了《楞嚴經》,並且非常非常高興,感覺,「原來我要找的就在這裡。」於老師而言,在祂心裡很長時間希望能夠被解答的一個很深很深的問題,在接觸到《楞嚴經》和佛陀的教言後才終於得到了答案。 3、因為根據《楞嚴經》的解釋,生死是一種現象,而在宇宙裡面,除了生死的現象之外,還有另一種現象的存在,就是涅槃。老師從佛經裡面發現,只要經過努力,我們是可以超越生死的。而這正是老師內心一直希望找到的,於老師而言,祂找到的是答案,亦是一種希望。 4、對多數人來說,就算找到這個希望,也覺得其只是一個神話,或是文人的幻想。但老師認為,佛法是非常大膽,非常現實地直擊、直滅死亡的痛苦,而不是用躲避或理所當然的方式把其放在一邊。並且佛法不是迷信,超越生死是存在的,是可以辦到的,而且有人經過努力已經辦到了。 5、對比老師,我們對生死問題的思維非常淺顯。但人類最大的痛苦就是死亡,死亡給人造成的破碎性的痛苦很難想象。所以從很年輕的時候就要準備應付死亡,即便暫時無法滅除死亡,但至少要有一個心情應對,不要在面對自己或親人死亡的那一刻被死亡打垮。 6、所以接觸到佛法後,我們更應該經常去思考死亡的問題,這對我們的生命是很吉祥的。它會讓我們珍惜我們活著的時光、珍惜與我們相對的人;會讓我們深刻地發現,今天能夠值遇善知識、值遇佛法,這本身就是多麼幸福的一件事。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07 應經常去思維死亡的問題

2018/01/06 覺燈

1. 無量無邊的教法,適應種種不同的根性、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內涵。 2. 你只要以任何方式跟佛法結緣,最後,終因這個因緣而成就。 3. 佛陀以種種方便法門,引導我們走上成佛這條路。 4. 做師長和衆生中間的推手,引導衆生走向師長。 5. 師長對我說法或不說法,都是為了利益我。 6. 要多聽善知識講法,思路才會跟善知識一致。 7. 每天聽善知識說法,業就會特別相應,否則就只是熟悉的陌生人。 8. 在自己的水平上努力的人就是優秀人才。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06 覺燈

2018/01/06 做師長和眾生中間的推手

1.在〈方便品〉總括起來說三乘,實際上真正說的內容是無量無邊。乃至於我們平常說佛四十九年說的不曉得多少經典。可是佛自己怎麼說啊?「我已經說的經典哪,只有一點點,沒有說的還多得很欸!」 2.世尊有無量無邊的教法,這個教法是適應種種不同的根性、不同的層次、不同的內涵、有深有淺。深的,告訴他深的,淺的,告訴他淺的。乃至於說你只要以任何方式,跟佛法有一個緣結種下來了以後,最後,終因這個因緣而成就的。 3.佛菩薩以種種方便引導我們成佛,我們亦應以種種方便引導有情,把衆生推向師長三寶,做師長和衆生中間的推手,而不是將衆生扣住在我們身邊。因為我們和衆生都是淪落在生死中的凡夫,只有引導有情走向師長三寶,他的生命才能得救,才能最終被引導成佛。 4.衆生根器不同、因緣不同,所以師長對不同的人就會宣講不同的法,使用不同的善巧方便。但無論採用何種方式,都是為了保護我們、利益我們。然而我們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思惟非常侷限,經常會對善知識產生各種非理作意。所以,熟悉善知識的想法、理路非常重要。 5.要熟悉善知識的想法,就要多聽祂講的法。每天聽,業就會特別相應,看到善知識就會特別熟悉。但因為我們根基不夠,有時師長會示現不為我們講法,這時候要繼續希求,鼓勵更多人去祈請,乃至於請根器夠的人去祈請。 6.當善知識開出越來越多的方便法門時,我們應該歡喜,因為這意味著有更多的衆生可以得到救護。法門可以有很多種,但以何等方式親近師長三寶,端看個人的選擇,只要在自己的緣起點上往上走就是好的。不要隨波逐流,要力爭上游,才會越走越好。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06 做師長和眾生中間的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