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30 覺燈
1.很多人弄了個半天,是念佛也好、什麼也好,越念是煩惱越重。對不起,弄錯了! 2.未會先會,千萬不要! 3. 修行應該一門深入。根本的道理是全面地瞭解了佛法之後,千穩百當地走上相應的路。 4.最重要的是開正知見眼,然後才會有清淨的行。 5.修行感到辛苦想退是怕苦。 6.擺脫苦難是最輝煌的事;失敗是邁向成功的階梯。
1.很多人弄了個半天,是念佛也好、什麼也好,越念是煩惱越重。對不起,弄錯了! 2.未會先會,千萬不要! 3. 修行應該一門深入。根本的道理是全面地瞭解了佛法之後,千穩百當地走上相應的路。 4.最重要的是開正知見眼,然後才會有清淨的行。 5.修行感到辛苦想退是怕苦。 6.擺脫苦難是最輝煌的事;失敗是邁向成功的階梯。
1.不要在小小的境界面前,動輒起退心而毀壞菩薩根本戒。 2.珍惜眼前每一個緣起,不斷訓練自己「荷擔一切如母有情離苦得樂」的心。 3.有沒有能力是一回事,關鍵在於你在不在乎自己的誓言和大乘種性。 4.對於該做的事,就看你願不願意發這個心、盡你的力。 5.痛苦從哪裡產生?錯誤的思路。 6.如果越想越痛苦,這個方向顯然是不對的。如果越想越慈悲、越寬容,這樣的思路是對的。
1. 受菩薩戒後起退心,必墮落: 承許受了菩薩戒,發心要「荷擔一切有情的離苦得樂」,就是在十方三世諸佛面前,對所有的如母有情發下了殷重的誓言。面對這樣殊勝、廣大的對境,如果隨便起退心、虧損自己的誓言,是對諸佛菩薩以及所有有情的背叛。這種發重誓之後又不認賬的行為,會感得下地獄的果報。 2. 是否發心與能力大小無關: 我們動輒以能力不足為理由,給自己的退心找藉口。但你有沒有能力是一回事,你在不在意自己的誓言、在不在意自己的大乘種性是另一回事。事實上,無論自己能力大小,外在環境是否理想,我們都可以發心。佛陀因地裡,即便於地獄身受劇苦時,都可以因悲憫另一有情而發心;面對自己周遭的苦難眾生,我們還有任何不發心的理由嗎? 3. 看到善知識眼中的價值和意義: 我們不敢發心,可能是因為沒有把握、害怕失敗、不願吃苦。然而,善知識對境永遠有非常清晰的目標——為眾生的現在和未來除苦予樂。只要是應做的事,不管是否有其他人在做,不管是否有十足的把握,善知識都會盡自己的全力發心去做,而不過於擔憂結果的成敗。 4. 在每一個需要發心的事項上安立正確的價值觀: 因為安立一件事的價值的,不僅是事項本身成功以否,更是面對每一個境界,在每一個需要發心的事項上,我們能否正確地安立一個價值觀。你要記得你是有誓言的,是決斷要走大乘路的。所以不管遇到何種境界,都要謹慎守護自己的誓言,決不棄捨有情。不要動輒在境界面前毀犯、虧損自己的發心與誓言。 5. 把握每個當下,數數訓練自己的大乘發心: 總之,每次對境,我們可以有一千種理由去選擇退縮;我們可以說:我不能做。但我們也可以選擇珍惜眼前的緣起,珍惜當下的這件事、這個人,把握機會去訓練自己「荷擔一切如母有情離苦得樂、究竟成佛」的發心。所以,應該發心就發心,不要談條件,你想要作什麼樣的人是唯一的條件。
1. 極樂世界沒有一處的緣起不在提醒我們修行,跟著佛陀好好地修行啊,走無上菩提之路。 2. 博朵瓦云:「若數數思,漸能深信,漸淨相續,能得加持。由於此上獲得定解,故能由其誠心歸依,若於所學能正習學,則一切事悉成佛法。」 3. 最省事是怎麼達成的呢?開始要了解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 4. 經典教我們心的運作,從聞思修去轉動心念,不求他人,所以最省事。 5. 對事情常常有一個全局的觀念去看的話,慢慢地輪到你自己下手的時候,你就不會是只能做最簡單的,甚至沒辦法了。 6. 痛苦真正的原因是不會快樂的方法,可以「學」如何快樂,可以「練」這個心,讓它學會朝著快樂的思路去。
1. 一開頭要了解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 一開頭的時候,我們要了解佛法的整個圓滿的內容是什麼,你有了正確的了解了以後,然後把你的目標一開始的時候規劃出來。從這一個認識當中選取,找到你自己相應的路,然後你走上去的話,千穩百當,而且是最省事、最快速、最圓滿!念佛照樣地念,參禪照樣地參。 2. 趕快的心態會障礙了解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 我們有趕快的現行:焦躁、急躁、無厘頭地亂衝,不會想要認真地把眼前的次第學會弄懂,也不會想要對整體有圓滿的認識。這個趕快的心態會障礙我們,讓我們錯失把現階段認識清楚、把基礎好好地打穩、進而了解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 3. 去極樂世界是為了跟著佛陀好好修行,走成佛之路: 師父說,因為我們的願心是將來去見佛,我們所追求的是最圓滿的佛果,所以去極樂世界幹什麼?不是去天天散步啊、看花呀,不是這樣的,是「鳥樹虛空明」,都在說法、都在修行呀!如《佛說阿彌陀經》云:「是諸眾鳥,晝夜六時出和雅音。其音演暢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聖道分,如是等法,其土眾生聞是音已,皆悉念佛念法念僧。」在極樂世界,沒有一處的緣起不在提醒我們修行,跟著佛陀好好地修行啊,走無上菩提之路。 4. 掌握想去極樂世界的正確心態,培養相應的續流: 我們常有再勉強撐一下後面就可以大大放鬆的心態。要檢查自己想去極樂世界的心態,如果是為了自己享樂而不管他人的話,這樣去了會相應嗎?這樣去得了嗎?在因地上我們要努力培養正確、相應的續流,讓它繼續貫穿到果地。我們已經有在前行、正行、結行時,保持一貫的續流的能力,我們只要把這個能力轉到善法欲上就對了。 5. 一開始要學經典了解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才最省事: 我們學經典常常苦苦惱惱、浮躁、覺得麻煩、不省事, 有很多不相應的違品,因為我們的生命中充滿太多的違品。 經典一代一代傳下來,經百千年的考驗,明白地展示、記載有解脫、離苦得樂經驗的佛菩薩祂們修行的竅要、走菩提道的精華。一開始要學經典了解佛法整個圓滿的內容才最省事,因為經典教我們心的運作,教我們從聞思修去轉動心念,不求他人,所以最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