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20 不要淹沒在個人的喜怒哀愁之中

1. 立志去看到更多的有情: 我們若沉浸在自己的喜怒哀愁中,淹沒在情緒的苦水裡,就不可能有高遠的發心。如果能依著善知識的教誡發心,立下正確的志向,我們這把琴是可以彈出悠揚的大乘般若旋律,讓眾生都得到饒益、安慰與歡悅的。因此應立志去看到更多的有情,不要只想著自己。 2.利益他人就是饒益自己: 當我們立下正確的志向後,原本顧鏡自憐、心裡被一些死結越纏越緊的自己,會在利益別人的過程當中收穫到歡喜,發現自己其實是有價值、有能力伸出援手的。當我們從緣自己的小苦跨到緣眾生的大苦時,自己原本的坎和糾結就很容易過去了。 3.突破關口,隨喜自己承載更多有情: 可能你在幫別人時,越幫你自己問題越多,發現你亂了。這是因為你承載了比自己原來多的重擔。但別忘了,這個時候你的心也比原來強大了。一旦你突破了這個關口之後,就會去承載更多的人;或者可以站在此處欣賞自己,發現我已經超越原來了。 4.檢查錯誤顛倒的想法,善於總結自己所作: 我們在煩惱熾盛時,容易產生很多顛倒的想法,例如羨慕寵物狗的幸運或是覺得幫別人導致自己苦更多等。突破苦受的一個重要訣竅就是,要會欣賞自己:每蓋好一層樓,就作個總結,看到自己進步的地方,並隨喜自己。不要只盯著沒做到,能力不足的點。 5.感覺痛苦的第一步是奠定發心: 你沒有力量承載那麼多,接著說:「我沒力呀!崩潰!」「爆掉了!」對吧?什麼東西爆掉了?正念爆掉了嗎?那你就慘了!我們要把那種虛弱爆炸掉。沒力了怎麼辦?「啊,沒關係,一步一步來!」那請問:我們幫很多人覺得痛苦,這時候你的第一步是什麼呀?奠定自己的發心。 6.不是別人需要我的幫助,而是我自己需要這份資糧: 奠定發心的第一步要先調整自己。要清楚,不是別人需要我的幫助,而是我自己需要這份資糧。因為助人能夠去除我愛執,讓我們得到自在。同時,我們早晚都要選擇去幫忙別人,因為這個別人是如母有情,是我們曾經的母親,我們怎麼能看著她受苦而無動於衷?

Comments Off on 2018/07/20 不要淹沒在個人的喜怒哀愁之中

2018/07/19 覺燈

1.越幫人,你自己問題越多,因為你步伐亂了、心亂了。所以第一步是要調整自己。 2.我們幫人覺得痛苦,這時你的第一步是奠定自己的發心。 3.怎樣才能從沒感覺到有感覺、到產生強烈的希求心?就是真的要拿理路來調整自己的內心。 4.經年累月地學習之後,我們對教法聞思的習氣就會養成。 5.對我們的心來說,永遠都有朝向最完美方向的這樣一條路。 6.有困難解決困難,不要動輒談放棄、談逃走,因為業力不是用逃來解決的。

Comments Off on 2018/07/19 覺燈

2018/07/19 透過不停聞思教典,確定當下一步對不對

1.不要淹沒在個人的喜怒哀愁之中: 千萬不要淹沒在個人的喜怒哀愁之中,應該去看到更多更多的有情。而且當我們完成幫忙別人的時候,注意哦,注意!有時候你突然發現,其實是那個人幫了你,你心裡怎麼也過不去的那個坎兒、那個糾結,在幫他的過程中,不知道為什麼你穿越了。 2.助人需承載更多重擔,但你的心也更強大了: 可能越幫別人,自己問題越多,你步伐亂了、心亂了,所以你的苦也就多了。因為你承載了比你自己原來多的重擔。但別忘了,這時你的心也比原來強大了。一旦你突破這個關口後,你就會去承載更多的人;或者你發現:我已經超越原來了。 3.第一步是奠定發心,調整自己: 我們幫很多人覺得痛苦,這時候你的第一步是什麼呀?奠定自己的發心。不要認為越幫別人我的生命就越亂,問題不是出在我們幫忙別人,而是出在我不太會在幫忙別人的時候調整自己。那麼腳下的第一步是要調整自己,而不是幫忙別人這個方向錯了。 4.養成聞思教法的習氣: 如果能夠對教法進行圓滿地認識,我們終究會確定生命的正確目標;確定了正確的目標之後,我們將走出非常正確的一步。現在還沒確定的,就正確地聞思下去。這樣經年累月地學習之後,我們對教法聞思的習氣就會養成。那個時候我們就會建立一個思惟的習慣性。 5.走腳下的一步就會慢慢變成有力: 走腳下的一步就會慢慢變成有力!因為我們的腿——我們的思惟,經過強力地訓練之後,它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有力。因為心無自性,法爾如是的道理。朝著什麼方向去就會有什麼,朝著什麼樣的力度去串習就會出現什麼,這就是如是因結如是果的道理。 6.注視到當下的一步在種什麼: 所以在整本的《廣論》,在師父字裡行間的講解中,都再再地提醒我們要注視到當下的一步在種什麼?就是要看著自己,要辨認出自己當下的腳,在朝著什麼樣的方向。怎麼樣去確定這個方向呢?每天聽《廣論》來確定啊!不停地透過教典的聞思,這樣來確定當下的一步對不對。

Comments Off on 2018/07/19 透過不停聞思教典,確定當下一步對不對

2018/07/18 覺燈

1. 心續的力量不可思議。雖然一步一步來,當生起了菩提心和空正見,就會有爆發力。 2. 初務廣大求多聞,中現經教皆教授,後盡日夜遍薰修,為宏聖教遍迴向。 3. 沒有確定好目標是因為對教法沒有完整的認識。 4. 讀聖賢書才能立志做聖賢,聖賢的志向一定是兼濟天下。 5. 為了愛護我的如母有情,一定要發高遠的目標,一定要成佛。 6. 懂得知母、念恩、報恩,心續在感恩裡,就是在幸福裡。

Comments Off on 2018/07/18 覺燈

2018/07/18 對教法有圓滿認識,就願發心成佛

1. 大師的風格,從多聞認識圓滿教法開始: 宗大師和很多當年印度的大德都是一開始先到處參訪善知識,跟著各宗各派大師廣學,辨析清楚目標後,再找一條最迅捷的路去走。也就是對整個的教法有圓滿的認識,把目標定好,再進一步才選相應的走。 2. 對教法有圓滿的認識,才能確定目標: 因為透過經年累月地學習,有正確的認識,目標就絕對不是三惡道,也不會僅僅在人天乘、小乘,而是生起菩提心走大乘道。 聽了那麼多、看了那麼多,當然要選最好的!要選對自己和對我所有愛護的人和生命一條最好的路啊! 3. 選最快速圓滿的路,發心成佛: 當我對教法有了圓滿的認識,一定能透由種種理路發心。以七因果教授為例,若能從知母、念恩、報恩開始,到要報一切如母有情的深恩,就一定會立下要成佛這個最高遠的目標,並選擇一條最快速能成就的路,努力修行去報答他們。因為離苦得樂是我們的本能!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教法有一個完整圓滿的認識,就能確定目標,我要發心成佛。 4. 經典住世,人們才能確定目標和志向: 我並不是因為菩薩或者佛道之難所以沒有去選,是因為沒有對整個教法有圓滿的認識,所以沒有確定好目標。事實上,我們在確定志向的時候,讀經典、學經典,甚至傳持經典都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有經典住世,人們才能有高遠的目標,要利益他人。 5. 讀經典、學做聖賢,是生命的頭等大事: 學了很多年後,我們應破斥內心覺得「學完了,沒什麼好學」的邪宗。《廣論》是學不完了的,我們應步步深入,避免自己的學習停滯不前。正因為學經典非常重要,所以無論多麼忙,都應該堅持學習。堅持研討《全廣》就是在作師所喜。

Comments Off on 2018/07/18 對教法有圓滿認識,就願發心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