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覺燈
1.上師、父母、三寶是殊勝田,要恭敬。廣論班要和合,互相恭敬,以累積資糧,迴向聞思修。 2.減少滑手機,改成讀經典、聽廣論、學習師父老師的教誡。 3.遇到過不去的事情,要多種善因、做善行,不要陷入發呆、悲觀裡。 4.好好地發願,好好地學習五大論! 5.學《現觀》,透過《現觀》這把鑰匙,契入《般若經》,解脫生死輪迴。 6.心續就是出生佛果的地方,努力造善趣向佛果!
1.上師、父母、三寶是殊勝田,要恭敬。廣論班要和合,互相恭敬,以累積資糧,迴向聞思修。 2.減少滑手機,改成讀經典、聽廣論、學習師父老師的教誡。 3.遇到過不去的事情,要多種善因、做善行,不要陷入發呆、悲觀裡。 4.好好地發願,好好地學習五大論! 5.學《現觀》,透過《現觀》這把鑰匙,契入《般若經》,解脫生死輪迴。 6.心續就是出生佛果的地方,努力造善趣向佛果!
1.宗大師講十五部論,是不可思議的神話: 師父講宗大師講十五部論的故事,是一個在佛教史上非常非常卓越、輝煌的歷史啊!每一個學經論的弟子,聽到這樣的善知識,能以這樣的力量同時在一天中講說十五部論,其實是不可思議的神話! 2.讀熟很多論典,才能見招拆招: 學五大論會碰到很多的「有的人說」,到最後自宗都會來告訴我們他的見解是錯的,但一開始都分不清楚。後來越練眼睛越利,就可以判斷出:欸,這見解好像不太對!但是哪裡不對?要見招拆招,就要把別人的武功秘笈讀透,你才能夠破他的路數,所以一定要讀熟很多論典。 3.透過諸大論典學習般若內義,確立生命目標: 為什麼要一開始圓滿地認識成佛之路,得到一個想要成佛的願望?就是學習《般若經》的內義,把諸大論典的所詮聽清楚,確立自己生命的目標。如果我們將來深入其中,詳細地聽聞那些精彩的解釋,每一個解釋都是細中又細,精確又精緻完美的理路,是很多很多修行者真正的饗宴,靈魂的饗宴。 4.聽聞經典,滋養內心: 對我們修行者來說,用什麼來滿足我們的心呢?聽聞經典就可以滿滿地感恩,滿滿的滿足感洋溢在自己的心間。句句都講到我們心裡去,跟我們的生命、跟我們很多現實的一切,都產生了共鳴和聯繫。不論你在生活中遭遇到一些什麼樣的苦惱,在聽經的時候就都忘了吧!渾然忘我,連我都忘了,何況自己的那些苦惱? 5.好地發願,好好學習五大論: 希望大家能夠好好地發願,好好地學習五大論!雖然是天書,卻在說明著地上生活的我們的事情。然後,原來天上、人間都可以同學一部論,這是一件多美好的事情!而且還有人把天書取下來給地上的人,這就是神話!我們就正在經歷這個神話。你會覺得你是神話裡的主人公嗎?你會覺得你是神話裡的人嗎?想一想,很開心吧!
1.聞法產生的殊勝覺受要能繼續下去,靠的是聞思。 2.調伏內心是一場艱辛的戰役,但當下定決心對付煩惱,常敗將軍就有打贏的一天。 3.月稱光明寺的寺名,是師長的願心與提醒,要我們把中觀正見撐持顯揚開來。 4.把《入行論》背起來!因為這是修菩提心、行菩薩行的方法。 5.文殊七種智慧:迅捷、廣大、甚深、明瞭、辯論(無礙辯才)、著述、講說。 6.不要忘記發心是為自他一切有情早日成佛、是為了要報恩、要解脫輪迴而努力學法。
1. 修行路上不灰心: 學經典要法鏡自照,但檢查到自己有不足之處時要心生歡喜,不要灰心,因為對比於不修行直接下三惡趣,這要好太多,何況還有機會改進。雖然調伏內心是一場艱辛的戰役,但一旦下定決心對付煩惱,就要效學祖師大德的行誼,不斷熏習。只要不退縮不怯懦,常敗將軍終有打贏的一天。 2.學《入中論》開顯中觀正見;背《入行論》學做菩薩: 月稱光明寺的寺名,是師長的願心與提醒。提醒我們要努力把月稱菩薩《入中論》所闡釋的中觀正見撐持顯揚開來。此外,師長的心願是每位同學都成為菩薩,所以有條件、有時間的同學一定要把《入行論》背起來,這是修菩提心、行菩薩行的方法,背熟對境方能法義現前,取捨正確。 3.學明白與講清楚不同宗義論點的十七部大論: 十七部大論中哪一部把它學明白都不容易,因為皆由四部宗義中不同的宗派角度去做立論,為不同根器的眾生講說。研讀時,亦須用其宗派角度去解讀,所以每部都有其艱澀之處,講說就更不容易。 4.大師說法功德是講說史上的神話: 大師沒看本、沒看解釋,在一天中同時開講十七部大論,而且對於一些大論的難點,都破非立是、旁徵博引地作抉擇,講得非常地深邃又淵博,完全展露了文殊的七種智慧。從黎明到黃昏,歷時三個月的講經法會,講說二勝六莊嚴深見廣行派主要論著,完全光顯了能仁要義,是何等地輝煌和難可值遇,創造了講說史上的神話! 5.大師精進修行功德更勝驚為天人: 這三個月中間,宗大師白天講法,傍晚結束後,每天的大威德金剛自入法,還有生圓二次第的修持,還有他已經承許的誓言等,沒有因為一天講十七部論把自己的功課就間斷了。是何等地精進啊!
1.能夠看到天書的人是很有善根和福報的。 2.聽到中觀見,要生起大歡喜心。 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4.有了標準,就知道理想和現實之間的差距。 5.祖師、佛菩薩的法語就是我們的心該朝向那裡動轉的一個指示燈。 6.只有依著祖師、佛菩薩的法語動轉心的方向,我們才能夠離苦得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