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8 學會一分就破除一分無明

1.從宗大師講十七部論中看到佛菩薩創造的神話和奇蹟: 宗大師創造了大概是講說史上的神話:1.要把一部論學明白了不容易;2. 能講出來也不容易;3. 一天同時講十五部論;4. 開講時沒看本、沒看解釋;5. 以西藏論師的廣釋為基礎,詳細地講說所有論典; 6. 對每一部論的難點都要旁徵博引地去作破、立;7. 從黎明到黃昏,講了三個月;8. 一共講了十七部論;9. 白天講法,每天還繼續完成定課;10.要修的從未有間斷。所以,宗大師絕對是為殊勝本尊所攝受的,或者祂是已經獲得了總持陀羅尼的大菩薩! 2.有善知識的引導,學習就會省力很多: 宗大師講的十七部論,我們可能連書的名字都沒聽過。但透過善知識一點點的介紹、引導,我們就開始有了一些概念。自己找書學,不容易。善知識把書找來,把相關重點講給我們聽,學習就容易多了。哪怕它是天書,只要我們願意聽、認真學,就會慢慢熟悉。 3.學習,要知道標準在哪裡: 善知識來到世間,就是要告訴我們標準,有了標準,就知道理想和現實的差距。我們因為不知道上限和下限,所以做起來就不知道底線。因此,善知識像教練一般的講給我們聽,教導我們,帶我們一步步補足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最終實現自己的志向。 4.對新的學習,要知道下手點: 聽到中觀見,要生起大歡喜心。我們之所以生不起歡喜心是因為難,但是不會的最難,所以看到難,就知道這是我要學習的地方。學會一分就能破除一分無明。但學習要知道下手點——一開始是看讀:先念,看字、斷句、慢慢念,多念幾遍就會熟悉,慢慢就會有概念。不要一上手就背。 5.我們的學習也要是無限生命的學習: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每天學習,我們的認知就在每天超越、提升,就在不斷地破除無明。生命是無限的,所以我們的學習也要是無限生命的學習,一生一世、生生世世都要不停學習。最怕的就是不願學習,止步不前。

Comments Off on 2018/08/28 學會一分就破除一分無明

2018/08/27 覺燈

1.雖僅聞天書的書名和大概,也要發願鑽研、生歡喜心!這都是我要聽的! 2.學習佛法,理論瞭解了就要高興,能做到更好。 3.行遠必自邇,登高必自卑。 4.能在瑣碎中彰顯真理的關鍵在認知、心態。 5.修行就在芝麻綠豆大的小事當中。 6.是佛弟子,修孝順者,應念念中,常憶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年年七月十五日,常以孝慈,憶所生父母,為作盂蘭盆,施佛及僧,以報父母,長養慈愛之恩。

Comments Off on 2018/08/27 覺燈

2018/08/27 從聽聞天書開始,就要生大歡喜心

1.《辨中邊論》與《辨法法性論》開示菩提道次第中止觀兩種修法: 《辨中邊論》與《辨法法性論》皆慈氏五論之一,都是無著菩薩聽來的天書,且皆特別開示了菩提道次第中止觀兩種修法。 2.龍樹菩薩的理聚六論著作與《廣論》之宗一致: 《中論》、《迴諍論》、《精研論》、《七十空性論》和《六十正理論》屬理聚六論,為龍樹菩薩所造。《中論》主要是破除諸法諦實成立,清晰地詮釋了中觀見。《迴諍論》主要解釋雖然諸法無諦實,卻不妨礙進行破立。《精研論》主要破除外道承許的成立諦實有的推理十六句義。《七十空性論》仔細地解釋成立生、住、滅無諦實合理的正理。《六十正理論》廣泛地講說證空性見是獲得解脫的根本,這跟《廣論》的宗都是一樣的。 3.《入中論》、《四百論》及《入行論》: 《入中論》為月稱菩薩所著,從深廣兩種道次第解釋《中論》的內涵,主要講從菩薩初地直到佛地的諸多功德。然後在六地時廣泛抉擇了《中論》所說的空性,清晰闡釋了應成派的中觀見。《四百論》講空性,為聖天菩薩所造。寂天菩薩造的《入行論》,主要是解釋修菩提心、行菩薩行的方法。 4.對每一部論的難點都要旁徵博引地去作抉擇: 這十七部,哪一部學明白了都不容易。如果在一天中同時開講,而且格西說宗大師是沒看本、沒看解釋的,這已經不知道是怎樣的神話了!而且宗大師在講說時,對每一部論的難點都要旁徵博引地去作抉擇,那種無礙的辯才,從宗大師心續間自由地流淌三個月。 5.創造了大概是講說史上的神話: 從黎明到黃昏,歷時三個月的講經法會,何等地輝煌和難可值遇!創造了大概是講說史上的神話,神話!而且在這三個月中間,宗大師自己的功課從來沒有間斷。所以那時候的一切大眾也就都稱讚,說:「宗大師絕對是為殊勝本尊所攝受的,或者他是已經獲得了總持陀羅尼的大菩薩!因為別人很難、幾乎是不可能做成這樣的事情!」

Comments Off on 2018/08/27 從聽聞天書開始,就要生大歡喜心

2018/08/26 覺燈

1.想盡各種辦法,練成能夠及時、迅速地幫助別人的心。 2.最怕養成一種見人就想索取的心態。 3.靠近師長學習,要有將來要支撐很多人的心的準備。 4.處處練習自己的發心,發心就會越來越大。 5.最應該提升的能力是智慧和慈悲。 6.練習每天警醒、覺照自己的心,不論老、病,都可以常保快樂。 7.勤修隨喜,用最輕鬆的方式,累積大大的資糧。

Comments Off on 2018/08/26 覺燈

2018/08/26 跟隨善知識,要能夠肩荷有情心

1.用智慧的光明戰勝煩惱的黑暗: 我們應去鬥戰的,是自他心中的煩惱,而不是外境中的任何人事物。即便被煩惱勁敵壓在腳下,我們仍能咬牙切齒地面對它,心不要退。煩惱的本性是虛誑的,而智慧的本性是真實、光明的。我們要有信心,智慧的光明一定可以戰勝煩惱的黑暗。 2.勇悍發心承擔也有利於提高自調伏的能力: 我們因承擔而面對複雜的人事物時,內心很容易煩躁不安。但要知道這些煩惱並不是因為承擔所導致的,如果想要通過停止承擔來避免煩惱,只會讓我們的修心之路止步不前。只有通過承擔,才能讓我們歷事練心,透過一個個的境界,看到心裡那些狡猾、隱匿的錯誤見解和習性,一次次依靠善法來不斷提升自調伏的能力。 3.無論自身條件如何,都可以發心: 我們可能不是能力最強的,也不是力氣最大的,但這些都不妨礙我們發心。要訓練自己,不斷地想盡各種辦法,及時、迅速地幫助別人;最後熟練到,有情本身都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苦樂時,就已經幫他們考慮到了後面可能會有的困難。不要讓自己的心,對於在困境中的他人癡癡呆呆、視若無睹,甚至絲毫不願付出,只是一味索取。 4.最應提升的能力是智慧和慈悲: 如果能夠處處練習自己的發心,發心就會越來越大;但自身條件有限,想要達成所願,就必須提升自己的智慧與慈悲。如果有寬闊的發心、崇高的智慧,即便體力不是很好,也可以支援到很多有能力、身體健康、富有的人,成為心力的大將軍,不斷給憂悲苦惱中的眾生輸氧。 5.聽法要有不可阻擋的希求心: 聽法要有強烈的希求心,猶如夏日要奔到池水裡的大象-無人能擋,拼了命也要求法。只要還有一口氣在,就可以聞法,就可以思惟、觀察。 6.親近善知識學習,要準備好荷擔很多有情的心: 靠近善知識學習,就要做好準備,將來要能夠支撐很多人的心。當自己的心跟大乘精神更真實的相應、發願關心所有有情,就將更具得到善知識的歡喜攝受與傾囊相授的條件。

Comments Off on 2018/08/26 跟隨善知識,要能夠肩荷有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