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25 緊隨大乘善知識,學圓滿德相發心
1. 跟隨大乘善知識,聽聞完整道次第: *「這裡的大乘善知識,一定是攝受我們從一開始修行到最後,給我們一個完整的道次第。所以能夠聽到這種完整的道次第的教法,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我們會因為學習《道次第》的原因,把佛所說的法藏都安置在一個有情成佛的次第上。」
1. 跟隨大乘善知識,聽聞完整道次第: *「這裡的大乘善知識,一定是攝受我們從一開始修行到最後,給我們一個完整的道次第。所以能夠聽到這種完整的道次第的教法,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 *「我們會因為學習《道次第》的原因,把佛所說的法藏都安置在一個有情成佛的次第上。」
1. 反覆串習、辨析,培養文殊智慧: 從「法殊勝」的「一切聖教無違殊勝」,到「是大乘人故,不應學習劣乘法藏者,是相違因」,老師以深廣的理路,從教理、實際對境等不同角度,引導我們細緻、深入地聞思修、闡述、辨析、收攝法義,在帶我們契入大師、師父心意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增長我們的聞思修慧能與講論著智慧,幫我們培養「文殊菩薩七種智慧」。我們一定要感念善知識的深恩,用心依師學習。
1. 除了慈悲,見佛功德也能引發發心: 《廣論》云:「又前所說初二發心,曾未見說慈悲所引,諸餘經論亦多僅說見佛色身法身功德,引起欲得成佛之心名曰發心。又說誓願安立一切有情成佛亦名發心。故此二中,雖一一分亦應預入發心之數。」
1. 透過共下、共中士道的次第,才能發起菩提心: 決定種姓的大乘行者,雖然沒有趣入小乘道就直接趣入大乘道,但是一定是透過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次第,才能發起菩提心,成為菩薩。其中,共下士道是三士的所修,而且要在自相續中生起中士道之前,必須要先修持它的意樂,如念死無常等;而共中士道是上、中二士的所修,而且要在自相續中生起上士道之前,必須要先修持它的意樂,如思惟苦諦過患等。
1. 決定種姓的大乘行者,直接趣入大乘道: 「決定種姓的大乘行者,一定不會先趣入小乘道,再趣入大乘道,而是直接趣入大乘道,成為菩薩。雖然沒有趣入小乘道就直接趣入大乘道,但是一定是透過共下士道、共中士道的次第,才能發起菩提心,成為菩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