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 二利一體莫二分,自他雙贏策發心
1. 徹見一切事物,才不會擔憂、恐懼: 自己永遠無法徹底地了解一切事物會怎樣呢?會擔憂嗎?會有恐懼嗎?那就會承擔由於不了解或者顛倒了解所帶來的不圓滿,甚至是悲劇,太多的不確定感!未來會有什麼痛苦發生,而現在可以改變痛苦發生的因、可以避免未來的苦──佛陀可以徹見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因果,那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功德!
1. 徹見一切事物,才不會擔憂、恐懼: 自己永遠無法徹底地了解一切事物會怎樣呢?會擔憂嗎?會有恐懼嗎?那就會承擔由於不了解或者顛倒了解所帶來的不圓滿,甚至是悲劇,太多的不確定感!未來會有什麼痛苦發生,而現在可以改變痛苦發生的因、可以避免未來的苦──佛陀可以徹見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一切因果,那是多麼不可思議的功德!
1. 自利利他是一件事情的兩面: 修習佛法一開始就要發願走大乘,透由自利利他造就雙贏。自利利他不是對立的兩件事情,而是一體兩面,就像生意人把顧客想要的東西送到顧客手上,老闆同時賺到錢,雙方均得利益。佛法同樣如此,並且大乘行者發願利益的對象盡虛空徧法界,希望給予他們的是究竟、圓滿的快樂,因此自利利他的功德更是世間完全無法比擬的。
1. 修習佛法有如做生意,越為別人是越為自己: 做生意人的利益,他把你要的東西送到你手上,同時他就賺到了他的錢。這不是兩件事情,修習佛法也應該從這個地方著眼。否則的話,我們在這裡做一點事情都是為了別人,為了別人覺得這個不願意。你要曉得這真是為你自己呀!這越為別人是越為你自己,要和做生意人一樣,人人手上用的東西都是你的商品的話,你這個老闆是最大。
1. 各經論對道種智的不同解釋,我們很難理解內涵: 「諸欲饒益眾生,由道種智成辦世間利。」對此,《四家合註》的巴梭尊者和宗大師的《金鬘論》都有做出解釋。但經論所述的內涵,因為我們尚未證得,所以不是現前分。我們能現前的,或者是聽聞陌生法相名詞時的緊張、畏難情緒;或者是部派間不同的承許及艱深、複雜的辯論。而這些恰恰是有諦實的那一分,是學習道種智過程中要破的。
1. 菩薩為遍攝一切根機有情而遍學一切: 「所依身為菩薩,想要階段性及究竟地成辦利益眾生的諸位大士,應當透過方便──了知聲聞、獨覺、菩薩三種道的道種智,成辦所求的結果──世間三種種姓的利益。」由於一位已經發心的菩薩他所要學的,其目的是要遍攝這個各式各樣的根機,所以要學一切。而這裡邊特別強調所依身,這個所依身完全觀待於他的菩提心,所以這是在講菩薩道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