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2 發心長遠行利他,依師傳遞教育光
1. 內化儒學,需躬身實踐: 儒家文化的底蘊為心靈之學,因此它是種內化的學問,不是拿來做表面功夫、光說不練,因此老師在推展儒家文化的路上,一定要先躬身實踐,將聞思修的經驗傳遞給學生,在此過程中,實際上也是自己真實生命中每一天的修行軌跡。
1. 內化儒學,需躬身實踐: 儒家文化的底蘊為心靈之學,因此它是種內化的學問,不是拿來做表面功夫、光說不練,因此老師在推展儒家文化的路上,一定要先躬身實踐,將聞思修的經驗傳遞給學生,在此過程中,實際上也是自己真實生命中每一天的修行軌跡。
1. 對無量法門,心懷隨喜和恭敬: 當我們知道有這麼廣博、深邃的佛法法門的時候,要隨喜和恭敬佛為了無量的眾生說了這麼多的法,然後我想都把它學會。所以在因地上一聽說之後,他沒有說其他的法我都不要、其他的法都不好、就我這個好,沒有生起這樣一個誹謗的意樂。
1. 對無量法門產生珍惜的、很想學習的心: 修學佛法需要圓滿的教授,可是我眼前就是沒有辦法,沒有體力、沒有時間、沒有機緣真正地去廣學三藏十二部。這樣想的話,就會對很多很多的法門產生一種珍惜的、很想去學它的心。但是由於現在的條件不能學,就產生了慚愧心,然後在因地上面種下一個要深學、廣學的因。
1.修學佛法需要圓滿的教授: 假定我們對圓滿的教授有一個稍微深一層的認識,那時候我們曉得:啊,是沒錯啊!修學佛法需要這樣的圓滿的,我眼前限於目前的狀態,沒辦法真正地深學、廣學,將來我決定要深學、廣學的!所以先因地上面種下一個要深學、廣學的因,所以懷著這個非常慚愧的心情,現在一心一意只有祈求這個大善知識,念阿彌陀佛,你就只管念你的自己。
1. 隨順習性就容易自讚毀他: 從十二因緣流轉的角度來看,我們觸境時,會隨順習氣產生貪、瞋等感受,進而生起執取或排斥的愛支。同樣,在對到法時,我們對自己相應的法門,亦會產生貪愛;而對不相應的,則會產生排斥、不重視的乖離愛,從而非常隨便地造下謗法之業。所以如果沒有從習性上去修正,起心動念間就會容易自讚毀他造下謗法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