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6 練出感恩心,矢志大乘道

1. 荷擔很多人的憂悲苦惱並不容易: 想要靠近善知識學習,要有將來能支撐很多人的心的準備。支撐很多人的心,就對於說很多人的憂悲苦惱要擔在你的肩上。但我們發心真正去荷擔時,卻會面對經驗不足、信心不夠、疲累、憂慮等種種狀況,有些人甚至還會抱怨你。於是,各種身心壓力層出不窮。 2.必須在每件事發生時學會看積極面: 要荷擔有情的憂悲苦惱,又不會被壓力壓垮而勇往直前,需要有源源不絕的力量尤其是心力之來源,所以,必須要在每件事發生的時候學會看積極面。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改變境界本身顯現的好壞,但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心,朝著積極正向的方向去看待、安立這個境界。這種看到事情積極面的能力需要學習。 3.感恩心就是積極本身,要去觀察自己已經得到的: 積極有很多種,有的時候,感恩心就是積極本身。但感恩心怎麼出現?練!必須刻意地練!要去觀察自己已經得到的,而不是尚未擁有的。即便從早到晚都是不順的事,至少還能感恩自己擁有暇身,還有健康。事實上,所有的一切都是要感恩的。但在次第上,我們可以先練習看到顯而易見的恩德,然後是看到由觀察可見的恩德,最後擴大至看到逆境之恩。 4.感恩是要專注訓練的主題: 如果不鎖定感恩,我們就會抱怨,因為生命中的苦真的太多了。還有很多事像潮水一樣湧來,被各種事追著跑,分身無暇,久了之後就會發現自己不稱職,到最後連自己都抱怨。所以如果不注意想一想你已經擁有的、已經做到的,那可能就抱怨吧! 5.感恩心是趣向無上菩提的力量之生源處: 感恩心看似平淡無奇的老生常談,但只要刻意、專注、鎖定地練習下去,就會成為我們「為利有情願成佛」,荷擔起一切有情的憂悲苦惱、趣向大乘、趣向無上菩提的力量之生源處。但感恩並不是我們的習慣,因此善知識會再再提醒我們。一定要練出自己的感恩心!

Comments Off on 2018/09/16 練出感恩心,矢志大乘道

2018/09/15 煩惱的輪迴大海中,論典是救護之船

1.論特別是講智慧的,所以歸敬文殊師利菩薩: 那麼造論的時候為什麼是歸敬文殊師利菩薩呢?我們曉得,我們的三藏分成功經、律、論,那麼論特別是講智慧的,能夠所謂深辨名相,了解了以後,然後能夠啟發智慧。而這個在佛法裡面,是由大智文殊師利菩薩作為代表的,這樣。 2.為了區分經、律、論,而有不同的歸敬: 歸敬應該是譯師們的一個傳規,為了區分經、律、論,所以說就要在譯經的時候歸敬什麼、論的時候歸敬什麼、律的時候歸敬什麼。經主要都講佛菩薩的功德,所以歸敬一切諸佛菩薩;那麼律是歸敬一切智智,因為只有佛才能制戒;那麼論就是禮敬文殊菩薩。 3.論的作用就是修治與救護: 到底什麼叫「論」?嘉木樣大師在《現觀辨析》裡說:具足了修治——修整、調治——與救護兩種功德的清淨能詮,是論的定義。世親菩薩在《解釋正理論》中也說:「修治一切煩惱仇敵」、「從惡趣諸有中救護」。 4.生命中最慘痛的痛苦,就是無量劫的生死: 可以想見在煩惱的輪迴大海中,論典有救護的功能,好像一艘救我們的大船一樣。你我生命中最慘痛的痛苦一定是生死啊!這麼長、這麼長的生死,如果沒有去解決它的話,在未來還將無窮次地經歷,這就是輪迴中最最深重的痛苦。那麼對於生死這件事情,到底要怎麼解決它?有什麼醫生可以治療死病?佛陀就是治療死病的大醫王,把我們從一切三有中救護。 5.學習論, 認真地發心來學習調伏自心: 這個論典,因為它詳盡地闡述——師父說「深辨名相」。很多我們過去可能沒有花時間了解,但在將來一定會去修行的一些定義的界限,在論典裡會廣泛深刻地討論。這個對於我們的身心能夠達到一種修治和救護的功德,所以我們才學習論吧!所以才花時間,要在生命裡很認真地投注這樣一個學習的業力,很認真地發心來學習調伏自己這樣一顆心。

Comments Off on 2018/09/15 煩惱的輪迴大海中,論典是救護之船

2018/09/14 皈依三寶修治煩惱,不要靠自己

1.無力前行時,依靠上師三寶的修治和救護: 修治煩惱要依靠論典,因為論典具有修治及救護的功德。修治是讓我有智慧可以修改往昔內心相續的苦因;而救護具有慈悲的意涵。因此,當我痛苦、無力前行時,透過認真修信,祈求三寶、學習經論,依靠善知識的悲心來救護我,即能生起強大的力量,跟煩惱習氣矢志不移地戰鬥下去。 2.想要脫離煩惱,要皈依三寶,不是靠自己: 我們面對般若大海,內心生起著急感時,首先應看到自己處於煩惱中,要生起想要跟煩惱分離的心,而且要靠皈依的力量跟煩惱分離。但我們的現行習氣往往是「我可以靠自己」,壓根沒想到佛菩薩。所以著急的時候,要先觀察自己的心,然後放下自我,去皈依祈求三寶。 3.一心皈依後,會很精進勇悍,但不會再著急: 當透過皈依,把自己完全交給三寶後,你會真的相信善知識對我們生命的引導與安排,並安心地依著他的指引前行,這時內心就不會再著急。而皈依是正皈依法,皈依後第一個學處就是念死無常,所以就不敢懈怠。因此,真正皈依後,我們會很精進勇悍,與正法相應,但不會再著急。 4.皈依生起恭敬心,聞思就很容易與法相應: 當我們透過思惟皈依二因,對三寶生起一心恭敬,就表明自己的內心真的處於皈依之中。這時候內心清澈、寧靜,再去做聞思,就很容易與法相應,用法相檢查自己的內心狀態,進而修治煩惱。否則,即便做任何的聞思,亦是為煩惱所攝,反而會把法變成照妖鏡,用法義去檢查讓自己生起煩惱的對境,而非檢查自心。 5.觀待自己的根器,多門淨罪集資: 走大乘道不能著急,同時,學般若亦需要廣大資糧。而資糧的大小在於發心是否純淨利他。所以若要造跟般若相應的業,必須讓我愛執降到最低。然而我們的現行是,表面上可能在做聞思或是利他事業,但內心的真實相狀無一時處不是在我愛執的煩惱習氣裡,所以要在善知識的引導下多門淨罪集資。並且,透過多種對境歷事練心,亦能快速培養大乘種姓習氣。

Comments Off on 2018/09/14 皈依三寶修治煩惱,不要靠自己

2018/09/13 投注業力認真學論,獲得修治與救護的功德

1.三藏有著不同的皈敬對象: 三藏分經、律、論。經主要都講佛菩薩的功德,所以歸敬一切諸佛菩薩;那麼律是歸敬一切智智,因為只有佛才能制戒;那麼論特別是講智慧的,所以就是禮敬文殊菩薩。 2.經律論的區分,藏漢不同: 按三藏不同的特質來皈敬,是藏王為了區分三藏所詮的內容,對譯師們制定的傳規。其中經藏屬於修定的典籍、律藏修戒、論藏修慧。《廣論》屬於論部,所以歸敬文殊師利菩薩。而漢地則按經藏是佛說的,論藏是祖師說的,律藏是專門講戒律的,來區分三藏。 3.論的作用就是修治、救護: 三藏中,論特別是講智慧的,是具足修治——修整、調治——與救護兩種功德的清淨能詮。透過學論,深辨名相啟發智慧,能達到「修治一切煩惱仇敵」、「從惡趣諸有中救護 」的功能。其他宗派比如說外道,是沒有這兩種功德的。 4.透過深辨名相啟發智慧: 深辨名相,就是深刻詳盡地辨析我們修行中一定會遇到的名詞(名相),及其定義(性相)、支分類別(差別)和範圍(界限)。透過深辨,明瞭、釐清每個名相背後對應的內涵,就能啟發智慧,認識並對治苦因,修治煩惱,把我們從惡趣、諸有中救護出來。 5.把學到的每一句話結合心續,現為修行: 比如攝類學第一題之所以要辯論「顏色遍是紅色」,就是因為以偏概全是我們思路的現行,以致我們很難看清境界的真實義。但要透過學論真實獲得修治、救護的功用,就要依著論典的定義,把學到的每一句話用來結合心續,現為修行,過程中一定不能離開善知識。 6.要在生命裡很認真地投注這樣一個學習的業力: 生命中最慘痛的就是生死及來生墮入三惡趣的長劫痛苦,要從三有中救護,最好的就是學論典。很多我們過去可能沒有花時間了解,但在將來一定會去修行的一些定義的界限,在論典裡會廣泛深刻地討論。這對於我們的身心能夠達到一種修治和救護的功德。所以才花時間,要在生命裡很認真地投注這樣一個學習的業力,很認真地發心來學習調伏自己這樣一顆心。

Comments Off on 2018/09/13 投注業力認真學論,獲得修治與救護的功德

2018/09/12 向佛菩薩祈求是美好的習慣

1.安立正確,越學越快樂: 安立了什麼,就會得到什麼,這是緣起之法。所以透過善知識的引導,學習在所有事物上安立正確的知見,這個也是「歷事練心」。若我們對學習廣論有正確的安立,就會看到師長功德,覺得廣論和師長是我的依靠,我的希望所在,讓我越來越快樂。 2.「不依規矩,不成方圓」,規矩讓我更增上: 偉大的上師們,依然是遵循著這樣的宗規向佛菩薩祈求,這是一個非常美好的習慣。「不依規矩,不成方圓」,若我希望修行有所成就,也要靠規矩防非止惡,規矩的目的是遮止造惡。 3.宗規的內涵,是要我了解宗旨就是成佛: 規定本身的內涵是最重要!內涵就是使造論者和學論的人都能得到利益。造論者求加持,祈求去除造論的障礙。對我們學習的人來說,師父說:「使我們了解我們的歸趣」,就是宗旨。所以我們天天在研討《廣論》之前,一定要一個大乘發心,也是要將我們的這一次聽聞《廣論》造集的業,一直朝向成佛的方向,而不要朝向背離成佛的方向。 4.得到多少加持觀待我的信心: 憶念佛菩薩的當下,至少也能讓心平靜下來。即使沒有很大的改善,但當下造的就是善業,這就是加持。所以對境時一定要記得,禮敬、祈求佛菩薩,因為對境祈求就是在跟煩惱奮戰,在消障礙。但到底能得多少加持,要觀待我們的信心了。 5.透過祈求和學習,調伏內心,更加趣向智慧: 當有大大小小的事情發生的時候,我們要去祈求佛菩薩,希望能夠得到佛菩薩的加被,去除我們的障礙。這樣的話,我們的善願就能夠圓滿,我們利他的心願,也透過一次一次地向佛菩薩的祈求和學習,調伏我們的內心包括我慢等等各種煩惱,更加趣向智慧。

Comments Off on 2018/09/12 向佛菩薩祈求是美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