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 包容他人的理路

為什麼他會這樣?因為他很苦啊!

事實上每個人都很苦,
所以沒必要在彼此的矛盾上苦上加苦,
一直要在他受不了的地方再去折磨他。

何妨就給他一個空間,
讓他可以度過毛病還沒改的這個時候。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研討題綱:​

  • 我往往只注意自己的感受與苦樂,卻沒有在意别人感受與苦樂。如果能多看到對方的苦,甚至對方的苦是我造成的,就能用上這一則所提到的理路多包容他人。(俄亥俄州 陳師姐)
  • 感恩上師教我們用種種安忍的方法,安立扭轉對他人生慈不生瞋。從#107原諒別人的理路,他在生死輪迴中,將要受種種生死、怨憎會,愛别離的大苦,已經很苦了,到這則包容他人的理路:每個人都苦,不只是我,他也是。他和我相處之間有許多的衝突矛盾,他苦我未必真正得樂,他樂我也未必真正就是苦。在生死輪迴裡,還不想出離,沈在裡面那本質必是苦的,他在渡苦海裡給予休息喘息一下的機會,我也没損失什麼,還造了善業。想想最近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希望家人能忘却過去與另一親人的不愉快,接受親人的短暫造訪,結果却不如願,所有的人都仍在苦之中,自己好像就正在别人的痛苦上又去擢了一下。真的也「没有必要」在他還未跨過他苦痛上的傷口記憶時,強迫他再去碰舊傷口,又將他推到火坑裡,苦上加苦。以包容的心,大肚能容的心來包容他,耐心地等待他改過這毛病到來的那一天。「彼為泊世途,眾生休憩樹;復是出苦橋,迎眾離惡趣。」共勉之。(芝加哥 林師姐)
  • 包容他人就是在包容自己。因為,我相信「事實上每個人都很苦」, 只是苦的程度和點不同罷了。雖然,我不一定能夠真正的去理解他人的苦,但是,我可以從理解自己在苦中的經驗去體會他人的感受。將心比心的轉一下,換一個方向,會許就能夠理解些許吧。給他一個空間,不就是給自己一個空間嗎?(阿肯色州 楊師姐)
  • 我們每個人都很苦,都是死主的口中之物,都是煩惱的奴隸。想到自己的無明,自己的情緒、起心動念,以及我們的知見,無非都在錯誤的認識當中。有什麼資格要求別人呢?其實是同病相憐,但要互相支援,不要互相要求與折磨呀。(園區 關師姐)
  • 因為我們往往自以為是,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對待他人,用自己的標準要求別人,沒有觀待緣起以及對方的感受去做調整。煩惱粗重時,我們容易失控,無法擋住折磨他人的惡言與惡行。(俄亥俄州 陳師姐)
  • 用我的角度出發,認為這没什麼難事,自己覺得天經地義,別人却是完全無法接受。甚至還會一想到就痛苦。把自己的快樂建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心量不夠大,没有代人著想。(芝加哥 林師姐)
  • 因為無明,所以用自己的感受在下決定。自己在自己的苦圈圈裡轉著。所以,也不希望別人好受,就給他人一個苦圈圈讓他在裡面也轉一轉。(阿肯色州 楊師姐)
  • 1)因為我們看別人過失的習氣很強;2)因為我們沒有體諒一個被煩惱折磨的人,他是如何地身不由己;3)因為我們沒有提正念,在他人因為痛苦而發洩的時候,被他的煩惱打敗了,以為是他要傷害我;4)因為自己沒有真正了解他的苦處,而發起幫助他的心;5)因為自己沒有成佛,沒有智慧善巧幫助他,我更要成佛。(園區 關師姐)
  • 從知道到能夠做到有一個很長的距離,加上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所以我們應該要給別人成長、改過的時間和空間。這並不是縱容他人的惡習,而是學習用包容與祝福取代要求與責備。(俄亥俄州 陳師姐)
  • 不會吧!就如一個慈母要幫忙孩子改善一個習慣,是需要關愛、耐心等待、善巧引導的。今天他無法接受改過,一定是有難點困住他,再怎樣強迫接受,是會有很大的反作用力及痛苦產生。(芝加哥 林師姐)
  • 拔苦和予樂是手心和手背。給別人空間改過是希望他不要苦,希望能夠讓他快樂。這是我在選擇要造什麼樣的業。他選擇改過或不改過,那是他在選擇他要給他自己造什麼樣的業。(阿肯色州 楊師姐)
  • 不會,希望上師三寶可以加持他,遇到真正能幫他的善知識,總有一天他會看到自己的問題,也真的改過。(園區 關師姐)
  • 《三十八攝頌》:「自他於苦皆不欲,願得安樂此心同,他之求樂亦如我,自他等視求加持。」、《廣論》(忍辱波羅蜜294頁):「第二理應悲愍者,謂當至心作是思惟,一切有情無始生死,無未為我作父母等親屬友善,又是無常命速分離,常為三苦之所苦惱,為煩惱魔之所狂魅,滅壞自己現後利義,我當哀愍,何可瞋恚及報怨害。」(俄亥俄州 陳師姐)
  • 《入行論》安忍品/細察瞋因全力斷/修耐怨害忍#34-38「若苦由自取,而人皆厭苦,以是諸有情,皆當無苦楚。或因己不慎,以刺自戳傷;或為得婦心,憂傷復絕食;縱崖或自縊,吞服毒害食;妄以自虐行,於己作損傷。自惜性命者,因惑尚自盡;況與他人身,絲毫不傷損?故於害我者,心應懷慈愍;慈悲縱不起,生瞋亦非當。」(芝加哥 林師姐)
  • 《無邊功德讚》云:「有情無明盲,意樂衰損慧,為父子承事,慈悲饒益我。棄此獨解脫,非是我之法,故汝發願度,無怙諸眾生。」、《集學論》云:「煩惱狂癡盲,於多懸險路,步步而蹎蹶,自他恆憂事,眾生苦皆同。」、四無量心、大悲心、菩提心。(阿肯色州 楊師姐)
  • 《三十八攝頌》云: 「自他於苦皆不欲,願得安樂此心同,他之求樂亦如我,自他等視求加持。」、《集學論》云: 「煩惱狂癡盲,於多懸險路,步步而蹎蹶,自他恆憂事,眾生苦皆同。」(園區 關師姐)

希望新生法語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