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海明月0272 學習重點 ― 效學上師調伏煩惱、恭敬僧之功德 (2024/06/03)
1. 依修行次第,向內調伏: 「師父他就非常強調佛法一定要結合內心、向內調伏。向內的調伏其實也最主要的被戒定慧三學所攝,⋯⋯師父就特別強調一個修行的次第,比如說《菩提道次第廣論》,將一個補特伽羅成佛的修行次第全部都編排在一起,然後他自己是非常認真地在沿著這個道次第修行,引導弟子也是這樣做的。」
1. 依修行次第,向內調伏: 「師父他就非常強調佛法一定要結合內心、向內調伏。向內的調伏其實也最主要的被戒定慧三學所攝,⋯⋯師父就特別強調一個修行的次第,比如說《菩提道次第廣論》,將一個補特伽羅成佛的修行次第全部都編排在一起,然後他自己是非常認真地在沿著這個道次第修行,引導弟子也是這樣做的。」
1. 自性執導致輪迴,學習無自性承接空性: 無始劫來,我們對無自性不了解,每一件事顯現為有自性,所以導致無法言喻的生死。我們有多厭倦生死,就會用怎樣的心去承接空性。五大論從最初的經部宗,一步步到應成派的見解,都在詮釋什麼是無自性。當我們值遇到毗缽舍那,一定要在前面的道次第多多串習對生死的怖畏和厭離心,等學到毗缽舍那就知道每一次被為難,每一次尋找,是為了找到這條出離生死的心路。
1. 應對經論產生定解,棄捨不清淨的口訣教授: *「假定他講那個教授,是感覺得:欸,那個經論當中,你沒辦法產生決定的信解;不但是如此,而且應該棄捨,說這個用不著的。······說那些經哪、那些論哪,這個裡邊只是講講的,只是講講的,真正修行的道理,『其中無有可修的要旨』。」 *「那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可修的要旨,那為什麼還要聽呢?花那麼多時間聽呢?請問修行重要的宗旨要在哪裡啊?我得去找呀!······』要離開經典再找一個可修行的要旨」。 *「應該要棄捨這樣的口訣,而不是應該照著這樣不清淨的口訣去棄捨經論,應該棄捨這個口訣本身。」
1. 要行解並重,結果有人把它做反了: *「雖然我們說的時候:『啊,我們是要行解並重啊!』結果呢?妙咧!既然行解並重的話,行在解處,依講的了解了照著去做。現在你講完了半天,說:『啊,現在好了,我們要去修行了,這個不要了。』跑到那兒去,那不是有問題嗎?」
1. 聞、思、修經論義理方是「行解並重」: *「雖然我們說的時候:『啊,我們是要行解並重啊!』結果呢?妙咧!既然行解並重的話,行在解處,依講的了解了照著去做。現在你講完了半天,說:『啊,現在好了,我們要去修行了,這個不要了。』跑到那兒去,那不是有問題嗎?」 *「對廣大的佛語釋論所有的義理,要能授與決定信解,信解它是修行心要的唯一的教授。」 *「那『行』你應該如何照著經典去行,你一定要依照講的了解了;那個『解』字――……聽完了,聞到聞所成慧,自己用自己的力量再把聞到聞所成慧怎麼樣?經過思考,變成思到思所成慧,然後再把這個思所成慧用修力把它修,從思所成慧到修所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