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1 重點三、佛法的諍論多源於對道次第的不了解

在我們普通說的四依大士是「依法不依人」,這個密教裡面卻有一個特別的地方——依人不依法。如果我們不了解這個內涵的人看起來,覺得這是個矛盾,我當年也是這樣想:這是這怎麼可能呢?一直到後來真實了解以後啊,那個才是、才是,絕不矛盾,而且是必然相順。就像我們前面所說的很多空啊、有啊,那麼好像兩個互相角立,大、小啊大家又是唱對台戲。其實你真正了解了以後啊,不但不矛盾,而且彼此間一定都有互相相輔相成的必然的條件在,必然的條件在。

1、佛法很多的爭論源於對道次第的不了解。一方面,要學習密法,一定要先如理如量的善修顯密的共道。有很多誤解認爲,修學密法不用修下士的道次,甚至與下部的道次是相違的,比如認爲修雙身法就是違背戒律的。但事實上,要修學上部的密法,必須嚴格持守下部的別解脫戒與菩薩戒。尤其是修學無上密要有三個基礎。其中,有堅固的空證見的基礎,就一定會深信業果,而空正見的基礎則來自對於下部的別解脫戒精嚴的持守。

 

2、修學上上必須以下下爲基礎。但同時,因爲上上的內容較下下更高,相應的開遮也較下下更爲多。然而對一些偏向劣乘修法的行者而言,因爲其對利他事業的心續本質不是很清楚,只是重視身口行持,無法理解菩薩戒與別解脫戒的開合及彼此間的關聯。一旦看到他人在身口行爲的顯現上有不夠寂靜的狀態,便認爲對方已經違戒。那蘭陀後期小乘行者之所以會毀謗乃至殺害大乘行者,就是源於此種原因。

 

3、具體而言,比如一些劣乘行者,若只專注在個人寂靜的行持上,不了解菩薩心續的寂靜狀態,就會覺得大乘菩薩在城邑聚落廣大利益有情,沒有修習寂靜行,是不如法的。但真正的大乘菩薩即便身處城邑聚落,在利益廣大有情的同時依然能維持心性的寂靜與穩定,這才是真正的樂遠離行,亦是爲佛陀所稱讚的遠離行。然而要做到這種真正的遠離行,在次第上,一定要有中下士的基礎才能修上士的法,否則即便到城邑聚落利益衆生依舊無法修遠離行,反而會變成散亂行,無法真正利益衆生。

 

                                                    ~大覺晨曦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