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靠善知識法語降低爭論勢頭,在心上空出空間:
諍論時心被煩惱充塞住,就會無法思考,沒有轉圜的餘地。此時若能憶念善知識的法語,就能讓上師三寶的加持力、智慧光明照入我黑暗的心,降低原本的執著,留空間去傾聽對方的觀點,甚至換位思考,熄火放下自我,從而停止諍論。
2. 對境時法語能否用得上靠平時的串習:
要能在諍論起時想到師父說:「實在沒有太多意思!」,平時就要多串習。要細緻地想通想透了才有用。否則即便寫下來貼在桌前或隨身攜帶,若沒有跟身心相續結合,對境時亦難用上。
3. 有空間才能傾聽、換位思考,看清諍論的過患:
與人諍論並不能解決生命真正的苦因,而傷害他人的惡業,則會不斷地感生惡果。若能有發現美的眼睛,做到「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即便對方情緒或理路有誤,也可用其反省自身,甚至感恩對方提醒自己注意三業,淨化惡業。
4. 對比佛陀的語功德與我的語言,生起皈依心:
我一開口就想要別人滿我的願望,用乞討的方式討關心、討關注,得不到就討債。但佛一開口就是布施,以財施、法施、無畏施滿足一切有情心中最美最深的願望。其背後意樂的差別就在於我們習慣維護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我執、我愛執非常重。而佛陀完全是想要圓滿一切眾生的希願。
5. 不斷串習皈依,對佛陀的身語意功德生起信心:
我們用物質、財勢、地位等各種方法,絞盡腦汁都無法滿足一個有情的願望,但佛陀僅用語言就可以成滿無邊眾生的希願。要對佛陀如此不可思議的語功德生深忍信,就要不斷串習皈依,透由皈依的力量生發信心。
6. 一切眾生最深的願望,就是成佛:
善知識禮讚佛陀的身語意功德,並對比我們的現行,就是要我了解,想要圓滿自他一切眾生最深的希求,究竟離苦得樂,就要成佛。而這樣的希願是從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思惟、法隨法行而來的。師長就是要引導我們發願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