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7 覺燈
1. 我們的善如果是一滴水的話,迴向於佛果,佛果就是大海,盡未來際受用永不枯竭! 2. 二六時中不會離開廣發正願、積資糧、淨障,然後迴向。 3. 知深進方便還是在整個全圓道次第的基礎上看這一點。
Comments Off on 2022/09/17 覺燈
2022/09/19
1. 我們的善如果是一滴水的話,迴向於佛果,佛果就是大海,盡未來際受用永不枯竭! 2. 二六時中不會離開廣發正願、積資糧、淨障,然後迴向。 3. 知深進方便還是在整個全圓道次第的基礎上看這一點。
1. 點滴之善迴向佛果,永不乾涸: 沒做善行之前我們不會發正願,但做了之後通常都會忽略迴向,或是口中唸著「願此殊勝功德,迴向法界有情⋯⋯」的迴向文,心中的希願卻不一樣,就愛迴向眼前的。「可是迴向眼前的,也就三世怨就沒了!」縱使下輩子名利增上,福報用盡後,第三輩子或在三惡趣受苦,或生於很貧困、沒有師法友的環境,這不是我們想要的結果。「那為什麼不迴向於佛果?迴向佛果,那我眼前還能實現嗎?可以的!怎麼樣把一滴水能夠盡未來際不乾涸呢?就是把它放進大海。」
1. 我發的願就是我的未來。 2. 願不是空想,願是一定會走進的那個明天! 3. 我們一定會走進的那個明天,就是親近善知識之後,知善巧方便――了解全圓的道次第最究竟達到的那個佛果。
1. 發願和迴向的異同處: 「廣發正願」中的「發願」,是指我們的希願處或目的。尤其對到大乘佛子而言,就是做任何事之前,都要想到成佛的宗旨,以其總攝一切的善願。而「迴向」是指為了這個目的造集善業,並將賺取到的功德資糧用於成辦先前楷定的目標,不浪費、毀壞已積之善。兩者皆有目的性,差別在於發願是因的第一步,尚未開始做善行,而迴向時則已經成辦善行。
1. 佛法是教我們轉變命運,或者說掌握命運的善巧方便――你走進你自己設計好的未來。 2. 願不是空想,願是一定會走進的那個明天! 3. 願是生動、是有力的、是能引生出非常非常大的一個行動,能改變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