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4 以《廣論》改變生命
1. 用讓人痛苦的方式不可能拿到自己的快樂: 與他人相處產生矛盾時,要檢查自己的內心是想讓對方快樂還是痛苦。想拔苦予樂就是善心,想要對方痛苦就是惡心,而心的朝向性會決定我們感得的苦樂。所以一定要參加《廣論》研討班,並用學到的道理反省三業、調伏自心。我們可能會把自己的痛苦歸咎於遇到某人,但不管遇到誰,我們都遇到了自己。佛陀說只要能把你自己調伏的話,生命一定會改變的。
1. 用讓人痛苦的方式不可能拿到自己的快樂: 與他人相處產生矛盾時,要檢查自己的內心是想讓對方快樂還是痛苦。想拔苦予樂就是善心,想要對方痛苦就是惡心,而心的朝向性會決定我們感得的苦樂。所以一定要參加《廣論》研討班,並用學到的道理反省三業、調伏自心。我們可能會把自己的痛苦歸咎於遇到某人,但不管遇到誰,我們都遇到了自己。佛陀說只要能把你自己調伏的話,生命一定會改變的。
1. 不能以現在學不來、修不來作為理由,而不學、不背、不修。 2. 面對沒有能力做的事,可以透由改變理路,去迎擊它、超越它。 3. 正確總結,找出改善方案去跨越困難,而不是打擊自己。 4. 《入行論》云:「若事尚可為,云何不歡喜?若已不濟事,憂惱有何益?」 5. 《本生論》云:「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6. 總有一些事是善良的、是我們能做的,總比陷入回憶不斷受傷的人生有意義並可愛多了。
1. 不能以現未能修為理由而棄捨: 對自己沒能力做的事或不熟的事,我們大多的反應是不想碰,因為又辛苦又痛苦。我們會說:「我沒有這能力,我不學這個,我沒有這樣的慧力,我沒有這樣的條件!」但仁波切提醒我們:「不能以現在學不來、修不來作為理由,而不學、不背、不修。」
1. 「應作是思;願於何時於如是等,由趣遮門現修學耶?遂於其因集積資糧,淨治罪障,廣發正願。以是不久,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悉能修學。」 2. 「漸漸增長智慧能力,於彼一切」顯密之道「悉能修學」,這是很重要的口訣! 3. 依止法可攝為一個字;「問」。
1. 通達一切聖教的方法: 若要通達一切聖教無違,就必須將顯密二者不相違地修持。證得的方法並非高不可攀,諸佛菩薩及傳承祖師已將其清淨、圓滿地傳承下來,我們只要透過學制便可以拾級而上,學到相應的內涵和證得的方法。而修持的先決條件便是依師,然後在師長引導下,瞭解顯密等一切勝者至言都是有情的成佛支緣、成佛方便,直至產生堅固的定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