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2 發心幫忙受挫時,保留發心、迅速學習

1.應運緣起應該發心: 我們都知道應運緣起應該發心,但實際對境時,卻很容易覺得不是自己不發心,而是一發心就搞砸、就挨批,所以完全沒有發心的空間。但你要去思考:究竟是別人不給你空間,還是這個空間被自己習慣性的思路、經驗與習氣扼殺了?是別人不接受、打擊你的發心,還是你必須透過這種種境界學習? 2.發心後下一個動作應該是去學習: 發心不代表天下太平、一路順暢,反而可能因為你的發心,讓局面更加混亂。所以發心後下一個動作應該是去學習,不要讓過去的經驗與習氣成為我們發心的障礙。正因為你有經驗,所以要更善巧地去觀察緣起、去琢磨發心後應採用的方法與思路,看怎樣才能夠真正地幫到大家。而不是抱怨「過去我這樣幹是可以的,為何現在不讓我這樣幹?」 3.正因為發心,才有了突破自己的學習機會: 「發心去救火,反而變成火上澆油」的失敗經驗,亦不能成為你今後不發心的理由。把事情搞砸了就去懺悔,但還是要不改初心。我們抉擇自己要走大乘,且受過菩薩戒。如果因為眼前這麼點境界、因為「我苦、我委屈」,就完全忘記自己的誓言。以這樣下劣的心,怎麼能夠成就無上佛果?事實上,正因為你發心,你才有了學習的機會。透過這樣的境界,你至少會知道什麼是油,什麼是水。 4.發心受挫的時候,正是學習、超越的時機: 危機就代表契機。所有有情都會面對的,最殘酷、最看似沒有辦法超越的危機就是死亡!然而這反而激發了受用、增上、富樂都圓滿的悉達多太子,捨棄自己圓滿的受用,去發心探求超越生死輪迴的方法。如果連死亡都有超越的機會,更何況其他所謂的困難與危機!所以發心受挫的時候,正是你學習、超越的時機! 5.只要結果值得我付出,就一直付出下去: 所以發心受挫後,你要選擇「保留發心,迅速學習——現在不能做,將來一定要做到」,而非「從此不幹,退避三舍」。我們抉擇進退的標準,就看結果值不值得我付出。如果值得,就什麼都別提,一直付出下去,結果一定會回來的,因為因果就是這樣的。

Comments Off on 2018/08/12 發心幫忙受挫時,保留發心、迅速學習

2018/08/11 常常看全圓的圖,就不會迷戀此處的風光

1.講到每一個地方,總要讓我們對它產生一個認識: 「講到每一個地方,總要讓我們對它產生一個認識」?什麼叫產生一個認識?是不是你有個判斷力,你有一個見解出現,對吧?這個見解要是正確的。不是越講越玄,進入到非常迷惑的那種狀態,而是非常清晰的,腳下的路越來越清晰、眼中的問題和答案也越來越清晰。 2.產生一個認識,必須先有判斷力: 心識的性相是「清晰且明瞭」。對到境界時,你內心先要有一種清晰明瞭的判別能力,才能產生正確的認識。所以,若欲令所聞法義在心續中是清晰的,並且能明瞭地掌握到文字背後的內涵,一開始就要端正發心、做好前行聽聞。內心沉靜、恭敬,方能保持判斷力的清晰明瞭。 3.前行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 前行的重要性之一在於它會影響我們的判斷力。我們一直處於「我」的瀑流裡,如果聞法前,沒有端正發心,沒有勝解作意、具足六想,懷著感恩心去聽聞,判斷力趨於錯誤的方向,就會於聞法過程中產生很多的非理猶疑,不僅聽不到善知識的密意,還會傷害自己的法身慧命。 4.從無明黑暗到越來越清晰: 我們常常覺得自己懂了,可是對境卻一片模糊,不知道該走哪一步。但師父會幫我們抓出問題,在每一點上讓我們看到內心的現行,破除邪見、疑惑,並建立正確的認識。「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在讓我們明瞭下腳處的同時,師父還會推展擴大,不斷導正我們的藍圖,讓我們產生全圓的認識。 5.為什麼要常常看全圓圖: 不停地看這個佛法全貌的圖是為了什麼?一個是每一步都不要走錯。還有一個,因為我們這條路的最大魅力就是一山比一山更高,越走越快樂、越走越快樂,你常常看全圓的圖,你就不會迷戀此處的風光。有的路特別難走,但你不要認為你爬不上去,因為前面會有人領著爬,一步一步來,還是上得去的。

Comments Off on 2018/08/11 常常看全圓的圖,就不會迷戀此處的風光

2018/08/10 說法之恩,深逾大海

1.為了我們能看到修行的坦途,師父宣講《廣論》: 師父為了把我們在原地踏步、只停留在表面文字相,不能前進的這種障礙清除掉,看到修行的坦途,才宣講《廣論》。因為《廣論》所有的立宗,就是為了回答修行者心中的難題和疑問。 2.對症下藥,改變說法的方式: 我們學佛可能只停留在表面的文字相,無法跟身心相續做結合,因而體會不到佛法的好處,無法生發善法欲。 師父看到了修行者的現狀,因而改變說法的方式,站在聽者的角度,根據我們內心的現行及修行遇到的難題來講解廣論,使我們曉得自己的緣起點和跨步的方向在哪裡。 3.講到每個地方都能讓我們產生一個認識: 師父透過手把手、非常細緻地引領我們學習,希望講到每個地方都能讓我們產生一個認識。我們有了正確的認識後,腳下的路、眼中的問題和心中的答案就會越來越清晰。反之,若得到的只是一個似是而非的見解,依著這個有問題的見解去修行,則可能一路錯到底,修行就變得很淒慘。 4.有了正確的認識後,還要「慢慢地去推展擴大」: 有了正確的認識後,還要「慢慢地去推展擴大」。要沿著你所了解到的這點,慢慢推進你了知的疆域、了知的國土,去拓荒,去把那些不知道的全部消除掉!讓我們所知的疆域擴大,去體會到心靈深處對一個事物認知的遼闊、深遠的一個舒暢的感覺。 5.了解、辨析、認識全圓道次第: 慢慢地推展、擴大,「而不忽視整個內容」。因為正確的認識不僅要求見解如法,還要次第合理。修行者若只想跳脫自己的痛苦,卻不認識目前修學的位階在哪裡,如何串接前後次第,就容易墮入別別的修習。所以師父很辛苦地帶著我們去了解、辨析、認識全圓道次第,盡力避免我們在鑽研法類的過程中出現狀況,或者進入到非常迷惑的那種狀態。

Comments Off on 2018/08/10 說法之恩,深逾大海

2018/08/09 師父清除我們修行障礙,讓我們常看佛法全貌圖

1.師父為什麼要改變說法的方式? 師父看到了修行者的現狀,所以選擇講《廣論》,並且改變了說法的方式,就是對症下藥地——你有什麼痛苦?你現在修行遇到什麼問題?然後師父就講這樣一段。師父就是為了我們能夠受益,就是為了回答修行者心中的難題和疑問,為了把我們在原地踏步、不能前進的這種障礙清除掉,看到修行的坦途。 2.什麼叫「講到每個地方都產生一個認識」? 師父每一個都針對我們修行的難點,或者出現的問題,來講《廣論》,回答這些問題,給我們找到出路,所以才「總要使我們對它產生一個認識」。不是越講越玄,進入到非常迷惑的那種狀態,而是非常清晰的,腳下的路越來越清晰、眼中的問題和答案也越來越清晰。 3.「產生一個認識」後就可以了嗎? 「在這個認識當中」,還要「慢慢地去推展擴大」。不是得到一點就滿足了,而是沿著你所了解到的這點,慢慢推進你了知的疆域,去把那些不知道的全部消除掉!所以師父是在每一個地方,讓我們對每一處的法義了解得非常清晰的時候,又從全圓的角度再度地認知此處在全圓的道次第中它所佔的位置。所以你不停地會透過眼下我們經過的這個地方,看到全圓的。 4.對全圓的道次第要怎麼看? 全圓是在此處,用我們的抉擇慧一遍一遍地去看。所以並不是學到眼前就局限在眼前,而是透過眼前清清楚楚的認識,再從全圓的道次第看一下眼前又是怎樣。所以每一個到眼前的問題,它都讓你產生一個更遼遠的,對圓滿教法再度地認識。所以最後你學到每一點學多少遍,那圓滿的教法你就串多少遍。注意喔!這是師父教我們的方式喔! 5.不停地看佛法全貌圖是為了什麼? 一個是每一步都不要走錯。還有一個,你常常看全圓的圖,一山比一山更高,越走越快樂、越走越快樂,就不會迷戀此處的風光。有的路特別難走,但因為前面會有人領著爬,一步一步來,還是上得去的。所以不管對難的還是對容易的,當前的一步總要走上去,而且要一直去看佛法的全貌,全貌就是一定要走到一切遍智的果位。處處在提醒著,我們所學的一切都是為了成佛!

Comments Off on 2018/08/09 師父清除我們修行障礙,讓我們常看佛法全貌圖

2018/08/08 對境馬上緣法,以正念之矛擊刺苦受

1.透過念死與祈求,把心拉回緣善所緣: 聽聞前要策發大乘發心,正聞時要觀照身心,避免昏沈散亂。散亂為貪分所攝,對治散亂,可由念死來拉回高昂的心;或是不斷練習把跑掉的心拉回來;亦可思惟佛菩薩的功德,殷重祈求佛菩薩加持自己聽聞能緣善所緣。透過反覆練習,便能更迅速地把心拉回聽聞的狀態。 2.遇到委屈、辛酸和苦楚,要高興: 受了很多委屈、很多辛酸、很多苦楚自己知道,但是這些委屈、辛酸和苦楚上面所揭示的法,就是那個業呀,業!所以我遇到這樣的事情要高興,高興什麼?淨化業障呀!正因為我解決不了現在的問題,遇到問題就卡住,所以我才馬上就翻《廣論》、馬上就緣師父的法,才能在各種煩惱的境界中挺立到現在。 3.爭論產生苦受時,要檢查發心,觀業忍受: 因承擔發生爭論、產生苦受時,要檢查內心是否仍符順當初「希求佛果」的發心。同時,要跨越「只看眼前、只看今生、只看表相」的狀態,看到自己當下的苦受,不過是往昔傷害他人宿業的感果。因此要「隨緣消舊業,莫再造新殃!」從攪煩惱中轉到依靠上師三寶,以法調心,在境界中挺立住。 4.透過煩惱歷事鍊心,讓我不斷醒覺: 師父創造這些師法友的環境,就是為了讓我們能迅速累積資糧,同時透過歷事練心鍛鍊我們,使我們能從外在的是非煩惱中更迅速地醒覺,轉而歸投依靠上師三寶,提持正念、希求一切智智。這是師父的初衷,亦是師父的願望。所以為了作師所喜,我要在歷事鍊心中迅速地醒覺。 5.師父為我們調整方向,從一開始就走上菩提正路: 宗大師知道我們「觀視佛語多片眼」,以錯誤的角度去修行,所以把自己修行的經驗寫成論著,從一開始就揭示大乘發心,乃至於整本論的鋪陳都是為了策發我們的大乘發心,避免我們走錯路、走遠路。這就是師父想要送給我們的大禮——《菩提道次第廣論》。

Comments Off on 2018/08/08 對境馬上緣法,以正念之矛擊刺苦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