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9 發廣大心,做好聽聞軌理

1、不是佛不濟度我們!而是我們自己條件不夠,很著急,不能一步一步地能夠等待著佛這個說法的次第,急急地忙著去取證啦!最後呢,佛原來還是會把這個最圓滿的法門告訴我們的。2、佛無始以來一直在教我們最圓滿的法門,但因爲我們自己根器、心量不相應,總感覺聽不到、聽不進去,所以要經常反思自己是不是「鈍根小智人,著相驕慢者」。於聽聞前發廣大心,做好聽聞軌理。從願意聽開始,然後聽進去,還要聽對,對了以後才去做,還要做得相應。3、善知識說我們「條件不夠」,並非看不起我、棄捨我,而是希望透過對比利根者,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從而策勵自己更加努力。事實上,相較一般眾生,我們能依師聞法,條件已經很好,只是尚欠臨門一腳,因此更應該以歡喜心祈請善知識繼續教導我。4、知道自己條件不夠、因緣不具足時,要請問師長怎麼做才能繼續往上走。善知識一定會教我們,但善知識要我們做的,我們要問清楚、問明白,讓自己更了解善知識的理路,更貼近善知識的心,才能做的精準、圓滿。做的時候還要邊做邊回報,才能做的相應。5、當我們經過努力,感得聽聞深廣大法的果時,可能會發現自己有機會聽卻聽不懂。這時要安立好「學就是要學不會的」的心態,努力堅持、不斷請益。因爲關鍵不在難不難,而在有沒有價值。更何況有困難時,正是學法最好的時間,是善知識引導我們往上走最好的時機。6、佛陀經過49年說法、教化弟子,當大家的善根條件成熟了,才有機會把最究竟圓滿的法說出來。同樣,我的善知識不論是對我說法、還是不說法,都是在饒益我,在幫我成熟我的學法因緣。只要我堅持努力、不斷學習,終有一天能聽到、聽懂究竟圓滿的大法。~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1/09 發廣大心,做好聽聞軌理

2018/02/04 學習廣論是交朋友非常好的方式

1.聽一座法是否能夠得到如經所許的所有勝利的關鍵,在於我們是否能把聽聞軌理做好。看似最平凡、最基礎的部分,其實它的份量不可輕忽,因為它決定了我們學法是否能夠受用和深入。我們要好好重視基礎,做好如經所說的聽聞,才不會走上如天成魔的岔路。 2.學習廣論是交朋友的非常好的方式。因為大家都學習廣論,有著共同的認知。在這樣的環境裡,大家可以很快拉近彼此的距離,乃至互相扶持、資源共享。無論我們到了世界上的任何地方,只要有廣論班的同學,就會有支援和溫暖,我們因為廣論一家親。 3.學習廣論一段時間後,因為重視淨罪集資,大家開始練習承擔師長志業。在和同行合作的過程中,由於彼此見解、做事方式的不同,難免會產生矛盾。那些曾經給過我溫暖的人,此時竟可能成為帶給自己境界最多的人。 4.這個時候,首先要看清楚自己和他人產生矛盾的所在,其實只是侷限在共同承擔的某個事項上,彼此有不同的見解和處事習慣而已。切勿隨順自己的感受,盲目地把矛盾的範圍拉大,做出對方是一無是處的、邪惡的這樣的結論。 5.其次,要及時調整自己對同行的安立:他曾經對我的好是非常真實的;他本人也是非常良善的;如果我處於危難之中,他一定還會出手相助。做此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更加全面地看待和自己產生摩擦的同行,內心的苦受也會有一定程度的舒緩。 6.對同行觀功念恩並非是一種迴避問題的消極心態,而是一種讓我們能夠以更柔軟的心,善巧地面對所要解決的問題的方式。正因為有這些和我們習性、見解不同的善友,我們才有機會練習向內調伏,在修行路上快速地成長。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2/04 學習廣論是交朋友非常好的方式

2018/02/03 以師見作為己見,先改見解再改行持

1.現在的問題不在善知識的有無,而是說我們是不是已經淨除了我們的障礙,能夠去接受這個善知識的指導。 2.並不是一開頭叫我們做到,而是最重要的要我們認識,有了這個正知見。然後呢,根據這個正知見漸漸地上去,淨除罪障、積聚資糧,這樣地一步一步上去。 3.要想究竟離苦得樂就一定要成佛。成佛的路有遠有近 ,關鍵在你的志向,及過程中有沒有作好聽聞軌理和依師軌理。所以一開始就要找到真正的善知識,依止善知識後,還要立志做眷屬首,以善知識的知見作為自己的知見。 4.善知識來到我們身邊,不只是要關心我們,更要提升我們的見解,讓我們在每一個境界上都有正確的安立。對此,要先聽懂善知識的話,然後隨順祂的方向努力去做。一開始做不到很正常、過程中有起伏也很正常,但要堅持下去,可以換車廂但不能跳車。 5.以師見為己見,會違逆自己的習氣。而與自己的習氣鬥爭拉拔,是需要付出代價的,關鍵時刻甚至是要拼命的。所以我們的眼光一定要看長遠,不要被眼前的小名小利、現世安樂所障礙住。能取得成績,都是拼來的。只要見解升級,幸福就會升級。 6.善知識會在我們的取捨迷茫處提醒我們。比如,我們提醒他人,他人卻不聽時,我們不是生氣就是放棄。但善知識告訴我們:你不提醒是你失職,你提醒了,他不聽是他的問題。所以要懷著慈悲心、歡喜心提醒。如果因為怕生氣就不提醒,就沒機會練習控制自己的情緒。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2/03 以師見作為己見,先改見解再改行持

2018/02/02 具足華嚴九心,現證圓滿佛果

1.善財童子在短短的一生之內,都能夠圓滿地證得的原因,就是他能夠去,一開頭的時候找善知識,依止善知識,以善知識之見作為他自己的見,然後呢努力照著善知識的行持,去隨順善知識的行。每一位善知識告訴他,他一點都不違逆;不但不違逆,而且不惜一切,以生命那個代價,全部精神,所以他很快地能夠證得。 2.對比《法華》、《華嚴》成佛的情況,兩個之間的差別有多麼地大。當然這裡邊的原因非常多,真正說起來,就是善知識,要「真善知識」,所謂真善知識所以為真善知識,他有最圓滿的指導。 3.善財童子一生取辦,對我們而言,看似遙遠、無法達成,其實我們是很想求得的。眾生都有佛性,即使根性不同,所求安樂不同,但都有離苦得樂的本能。每一刻,每一生,甚至生生都想當下安樂的希求,擴展到最後就是希求大悲大智大力的佛果位的圓滿狀態。 4.善財童子現證圓滿佛果,有過去多生的努力,但主因在於他淨除障礙,在親近善知識時同時具備了廣論在親近善士中所收攝的華嚴九心。 5.善財童子之所以能同時具備華嚴九心,是因為祂在參訪每位善知識的過程中,從修信念恩開始,做好依止軌理,具弟子相。有了正確的依止,就能夠一個次第一個次第走上去。因而能夠一次開展華嚴九心,而不是別別的、一個一個的開展出來。 6.由此可見,身為弟子,如果能夠做好學者之相,具足此九心,就能完全承接善知識的法義。否則,無論再殊勝的善知識,說再殊勝的法,弟子也無法得到饒益。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2/02 具足華嚴九心,現證圓滿佛果

2018/02/01 三十五佛懺 : 立定一個目標就要把它達成

1.拜佛的終極目的是為了成就最終究、最殊勝圓滿的佛果。目標可以高遠,至少希求來生的增上生,然後一步一步的往上跨,終究能跨到究竟決定勝。 2.我們如果不安立好高遠的目標,就非常容易被耽着現世所淹沒,被種種境界拉着走。一旦被這些現世的安樂給帶走、淹沒時,念死、無常大火如救頭燃般逼迫的燒到身邊的念頭,就都會沒有了。 3.我們很容易以太忙、太累等藉口,與拜佛定課拉拔,這樣的心態需要克服。要樹立自己正在受苦逼,若不拜佛活不下去的想法,並將苦逼當成不斷修行的動力,不要被習性打敗,要維持這樣的信念持續拜佛。 4.遇到困境、身體疼痛時,可用種種善巧方便來對治。比如說稍稍放鬆一下,深呼吸、調整一下,或者想一個辦法能夠拜很久也不用太辛苦。要找到一種規律,讓拜佛像旋律一樣。其餘如呼吸、持心的方式,都要自己去練才行。 5.稱誦佛名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當一個人面對死主時,他會用救命的方式去稱誦,以求救、拜佛求懺悔。這時所念的每一句佛號都會非常有力,好像每一個毛孔都在用力念。另一種是懷著感恩心,喜悅禮讚式的稱誦佛名。這兩種都是非常如法的。 6.雖然我們努力想要做到這兩種禮拜方式,但心卻習慣於東想西想,像一個跑馬場沒法兒停歇下來。對治的方法就是堅持稱誦佛名,把心放在佛號上。當心慢慢專注時,就會平靜下來。透過拜佛懺悔,降伏了煩惱、貪瞋癡,就會感覺到平常所無法感受到的舒適清涼。 ~大覺晨曦編輯部

Comments Off on 2018/02/01 三十五佛懺 : 立定一個目標就要把它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