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7 妙慧遣除偏執暗,必欲暇身不唐捐
1.妙慧力,就是要真正地能夠辨別善和惡: 凡是不被錯誤的無明所縛的,他需要什麼條件呢?能夠辨別善惡的妙慧力。這個善惡也有特點!不是眼前看好壞,而是說如果做了這件事情,將來果報好的叫作善,將來果報惡的叫作惡,這包括意樂,跟我實際上的行為。有了妙慧,對空性、緣起空有正確認識,才能夠離開偏執、束縛。
Comments Off on 2019/11/07 妙慧遣除偏執暗,必欲暇身不唐捐
2019/11/07
1.妙慧力,就是要真正地能夠辨別善和惡: 凡是不被錯誤的無明所縛的,他需要什麼條件呢?能夠辨別善惡的妙慧力。這個善惡也有特點!不是眼前看好壞,而是說如果做了這件事情,將來果報好的叫作善,將來果報惡的叫作惡,這包括意樂,跟我實際上的行為。有了妙慧,對空性、緣起空有正確認識,才能夠離開偏執、束縛。
1. 「諸有偏執暗未覆,具辨善惡妙慧力,欲令暇身不唐捐,諸具善者專勵聽。」 2. 做事或學習的時候,常常要想一想,你是為什麼而來的?你來這裡做什麼? 3. 剛開始發心時,只是念頭上過一下,但久了之後也會慢慢地為這樣一個目標去努力。
1. 常常憶念以成佛為目標的發心: 為了利益無窮無盡的眾生,我們必須去希求佛果,證得無上正等菩提。這個發心在每一次聽法、每一次做事的時候,希望大家能夠常常地憶念。開始的時候可能就會覺得在念頭上過一下,但是久了之後,也會慢慢地覺得真的是為這樣一個目的去聽聞、去思惟、去做很多善行的。
1.所有的有情是什麼樣的有情呢?就是如母有情。 2. 如果不成為遍智的話,人就會有各種各樣的無知。 3.要利益廣大的有情,他所累積的資糧是無量無邊的,所以從現在開始就要殷重地發心。
1. 從偈頌入手,提策聽聞動機: 宗大師想解決600年前乃至現在修行人的偏執問題,出於悲心,造下《廣論》。妙音笑大師在科判提到「勸勵具器人應聽聞者」,勸勉具器的人專勵聽聞。老師也從此偈頌入手,在學習之前再再提策大家觀察相續,讓我們能夠從各種散亂的緣分上集中心力,專心學習《廣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