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無力前行時,依靠上師三寶的修治和救護:
修治煩惱要依靠論典,因為論典具有修治及救護的功德。修治是讓我有智慧可以修改往昔內心相續的苦因;而救護具有慈悲的意涵。因此,當我痛苦、無力前行時,透過認真修信,祈求三寶、學習經論,依靠善知識的悲心來救護我,即能生起強大的力量,跟煩惱習氣矢志不移地戰鬥下去。
2.想要脫離煩惱,要皈依三寶,不是靠自己:
我們面對般若大海,內心生起著急感時,首先應看到自己處於煩惱中,要生起想要跟煩惱分離的心,而且要靠皈依的力量跟煩惱分離。但我們的現行習氣往往是「我可以靠自己」,壓根沒想到佛菩薩。所以著急的時候,要先觀察自己的心,然後放下自我,去皈依祈求三寶。
3.一心皈依後,會很精進勇悍,但不會再著急:
當透過皈依,把自己完全交給三寶後,你會真的相信善知識對我們生命的引導與安排,並安心地依著他的指引前行,這時內心就不會再著急。而皈依是正皈依法,皈依後第一個學處就是念死無常,所以就不敢懈怠。因此,真正皈依後,我們會很精進勇悍,與正法相應,但不會再著急。
4.皈依生起恭敬心,聞思就很容易與法相應:
當我們透過思惟皈依二因,對三寶生起一心恭敬,就表明自己的內心真的處於皈依之中。這時候內心清澈、寧靜,再去做聞思,就很容易與法相應,用法相檢查自己的內心狀態,進而修治煩惱。否則,即便做任何的聞思,亦是為煩惱所攝,反而會把法變成照妖鏡,用法義去檢查讓自己生起煩惱的對境,而非檢查自心。
5.觀待自己的根器,多門淨罪集資:
走大乘道不能著急,同時,學般若亦需要廣大資糧。而資糧的大小在於發心是否純淨利他。所以若要造跟般若相應的業,必須讓我愛執降到最低。然而我們的現行是,表面上可能在做聞思或是利他事業,但內心的真實相狀無一時處不是在我愛執的煩惱習氣裡,所以要在善知識的引導下多門淨罪集資。並且,透過多種對境歷事練心,亦能快速培養大乘種姓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