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向深處學

1.以一個大乘的發心,不停地訓練我們生命的方向:
一定要記著有一個大乘的發心。就是不停地訓練我們生命的方向,讓我們所造作的業都隨著菩提心的方向;因為菩提心是佛子因,最後才會匯聚為成佛的方向。

2.每一節課聽聞動機的安立非常重要:
不要放棄每一節課對動機的安立,雖然這可能只是短暫的一個心念的操作,但對整節課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有正確的動機安立,才不會因為重覆練習而產生厭煩。而一旦有了煩躁的心態,很容易失去歡喜心,輕忽法的內涵,甚至低估、觀過,產生排斥,而造下相反、遠離成佛的業。

3.動用起我們全部的心力為成佛這個目標努力:
重業近串習。如果我們一直串習生命的最高宗旨,或者我們最迫切的生命願望——就是成佛,最後這就會真實地成為我們生命的方向、生命的意義,就會動用起我們全部的心力為這個目標努力,不達目標絕不停止。

4.發心、回向都是不容忽視的:
每天上課要發心的這件事,我們的認知正不正確?⋯⋯最開始的發心實際上關係到我們這節課的方向去哪裡。就是忙了這麼半天,秋天能不能收到東西?收到哪裡去了?會不會成為自己受用的那個果?所以發心是不容忽視的,發心、回向都是不容忽視的!

5.寫心得回饋,就是得文殊智慧的前行基礎:
寫心得回饋,就是求得文殊菩薩講、論、著述智慧的前行基礎。寫回饋就是在利益自己,透過聽聞的階段,對內容有點熟悉,經過釐清問題後重新收攝、以自己的理解方式用語言文字寫下來,以堅固學習的內涵,啟發心得,而有新的收穫。同時,寫心得回饋也是供養善知識,請轉法輪的很好的方式。

6.深入經論的要義、內涵,懂得後化為內心的修證:
佛對不同的眾生,會用不同的方式攝受。祂所留下來的經典,除了是使我們可以禮拜、念誦的方便法門,主要是希望我們能夠更深入經論的要義、內涵,懂得後化為內心的修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