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知入處」要知些什麼?
要「知入處」,首先需要依止善知識學習整個道次第,完全清楚了解之後,還要看到,「過去生無量劫來他集的這些業、他的這些感受力,還有這些見解,都集中在當下的下腳處這個地方。」所以,既要對整體道次產生完整定解,又必須了解自己無量劫以來累積的業、習氣和見解,綜合這兩方面因素,才能找到正確的下手處。
2. 「知入處」也是一條依師之路:
對全圓道次產生定解,需要長時的依師學習。在此基礎上,還要比對整體道次,「清晰地看到自己在什麼位置、知道自己是誰、應該從什麼起點開始努力,這個也是對自我生命的一種覺醒或者覺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就是要有一個清晰的明鏡,在自己面前照到自己的樣子,那個鏡子一定是善知識帶自己去照,才會看到自己是在哪個位置。」所以,知入處「誰知道?善知識知道。也是一條依師之路!」
3.當下共同的下手處:
「在修道的這件事,你要聽一個有經驗的人,那個人比你自己還了解你自己,而且他走過這條路,他也比你更了解這條路。」所以作為師父老師的弟子,我們當下共同的下手處,最重要的就是好好留在團體裡面學習;其次是串習師長的教誡,從中找到「現能修者」,然後一步一步地淨罪集資,越來越靠近師長為我們所安立的目標。
4.「知深進方便」即知目的及上行方法:
知道了入處,還要「知深進方便」,「尤其是確立了究竟的目標──我要成佛,這一定要知深進方便!也就是要知道自己的目的,然後知道每往上走一步的方法是什麼。」「所以修行就變成『知入處』和『知深進方便』是絕對地不可或缺,又合目的想。它不是一次挪一小點兒,它是看著究竟的目的,然後觀待於我怎麼深進。」
5. 確立終極目標,放下眼前得失:
如果沒有確定目的,「我們會對眼前的苦樂產生一個極強大的執著,然後我們所有的努力──我們的入處可能就是擺脫現在的痛苦,我們的深進方法就是讓我再快樂一點。」而「一旦我們把目光盯在平常芝麻綠豆的這些事情上的時候,這些事情會變得特別大,會引生我們生命深重的悲哀和痛苦」。所以去希求佛果,「去希求一切遍智的果位,那麼這些小的問題都可以解決了。」